明朝最后的“大捷”制造者孙承宗:传奇人物波澜壮阔的一生!
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开始的明清战争 , 足足打了25年 。 在这旷日持久的战争中 , 明与后金(清)都造就了一批名将 。 在明朝方面 , 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就是杰出的代表 , 而孙承宗又是承先启后的人物 。 他在两督蓟辽期间 , 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 他那沉雄大略的将帅气度 , 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文章图片
一、关心民族命运 , 早立报国之志
孙承宗(公元1563―1638年) , 今河北高阳人 。 父辈工诗善文 。 家庭环境的熏染 , 使他从小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 从四书五经和古代兵书中获取了丰富的知识 。
16世纪中期 , 东南沿海的倭患虽已平息 , 但倭寇所带来的灾难 , 在年轻的孙承宗心中掀起了重视武备、关心国事的波澜 。 他用“黄扉进御平夷策 , 应许书生抱六奇”的诗句 , 阐发他矢志报国和投笔从戎的愿望 。
16世纪末17世纪初 , 明朝的封建统治日益腐朽 。 当关内正在酝酿农民大起义之际 , 生活在东北的女真族开始崛起 。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先后统一了建州、海西与东海各部 , 控制了东起日本海 , 西到明朝辽东都司辖区 , 南到鸭绿江 , 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的广大地区 。 明万历四十四年建立起后金国 , 与明王朝相抗衡 。 北方的蒙古族 , 有的与女真族结盟 , 共同反抗明朝 。 面对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 , 深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的孙承宗不再埋头读书 , 决心报效朝廷 。
为了了解边疆形势 , 他身穿布衣脚踏麻鞋、腰佩宝剑 , 走遍长城内外山川险要 , 访问戍边将士 , 察看城寨边堡 , 学习骑马射箭 。 这些活动 , 使他掌握了不少军事、地理知识 。
孙承宗自1604年中进士不久 , 便成为明熹宗朱由校的日讲官 , 因他知识渊博 , 讲解精辟生动 , 深得皇帝的信任 。 后来,孙承宗被擢升为礼部右侍郎 , 协理詹事府 , 成为朝廷的一名重臣 。 以上主客观条件 , 都为他以后成为著名的军事统帅奠立了基础 。
文章图片
二、深入调查研究 , 制定正确战略方针
明天启元年(1621年) , 孙承宗任兵部尚书时 , 后金的八旗兵已突破明军的辽河防线 , 占领辽阳、沈阳、广宁 , 准备继续西进 , 威逼山海关 。 对于防守山海关 , 明朝的文武大臣没有不同认识 , 但在如何防御方面却意见分歧 , 勉强受命为辽东经略的王在晋在蓟辽总督王象乾支持下 , 主张实行画关而守的消极防御方针 。 这一方针遭到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孙元化等人的坚决反对 。 首辅叶向高面对两种不同意见 , 也难以决断 。 孙承宗主张先到山海关前线实地考察 , 然后再作定夺 。
天启二年夏 , 孙承宗奔赴山海关 , 进行调查研究 , 和前线将领进行认真讨论 , 最后提出了守关外以蔽关内的积极防御方针 。 守御山海关要守关外的方针虽然确定了 , 但在具体设防部署上 , 仍然意见不一 , 监军闫鸣泰主守觉华岛(今辽宁兴城) , 而王在晋却提出守中前所(今辽宁绥中县前所) , 并得到监司邢慎言、张应吾的支持 。
因诸将吏意见不一 , 孙承宗便带着他们前去“相度形势” 。 只见那宁远为“天设重关” , 可以护卫神京 , “觉华岛孤峙海中,与宁远如左右腋” 。 看到这样的地理形势 , 大家同意坚守宁远 , 兼顾同守觉华岛 。 一旦后金军攻宁远城 , 觉华岛上的明军就从海上旁出三岔河 , 迂回敌后,袭击敌人 。 如后金军不来进攻 , 则可寻机出击 , 收复宁远至山海关200里疆土 , 甚至可以继续前进 , 收复全辽 。 用孙承宗话说 , 就是“守与恢复终是一事 , 但静则为守 , 动则为恢复” 。
文章图片
三、善用良将 , 因势设防
为了贯彻落实辽东的战略防御方针 , 枢辅孙承宗于天启二年自请前往督师 。 正在为前线形势焦急的熹宗皇帝立即批准了他的请求 , 令他以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督理山海关、蓟辽、天津、登(今山东蓬莱)、莱(今山东掖县)等处军务 。
孙承宗到山海关后 , 立即着手构筑大纵深的防御体系 。 这个防御体系分三个防御地带 。 最前面为宁锦防御地带 , 以宁远为基地 , 屯聚重兵 , 再把宁远至锦州间的各镇堡连结起来 , 构成宁锦防线 。 中间为关城防御地带 , 以山海关为中心 , 凭借山、海的天然屏障 , 右翼自海口 , 左翼至北水关以北 , 前至中后所(今辽宁绥中) , 形成固守山海关的防御地带 。 山海关以内 , 于卢龙、蓟门、易州、通州等处屯兵驻守 , 为关内防御地带 。 这样分层次设防 , 有效地阻止了后金军的进攻 。 天启六、七年间 ,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次率兵进攻 , 都被明守军击退 。
孙承宗构筑的这个防御体系 , 所以能发挥重大作用 , 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第一、善择将领 , 组成有效的指挥体系 。
他把选将用将看作是恢复辽东的关键 。 经奏准 , 对王在晋、闫鸣泰等人的进退去留作了调整 , 同时裁撤了一批庸官逃将 , 晋升了一批能真心任事、以守关复辽为己任的将领 , 其中有袁崇焕、鹿善继、马世龙、尤世禄等 。 此外 , 还广揽天下贤才 。
孙承宗属下的将吏都有明确分工 , 做到各司其职 。 他以职方主事鹿善继、王则古辅佐谋划军事;总兵江应诏定兵制;佥事袁崇焕建军营;李秉诚炼火器 , 沈棨、杜应芳储备武器;司务孙元化筑炮台;中书舍人宋献、羽林经历程仑主市马 , 广宁道佥事万有孚主采木;游击鲁之甲拯难民;副将李成先练骑卒 , 参将杨应乾募辽人为军 。 指挥系统设大将军 , 以马世龙为平辽将军 , 王世钦、尤世禄为南北部将 。 这些将吏在不同的岗位上 , 都做出了优异的成绩 。 例如 , 鹿善继治军储 , 保证了前线粮饷的供给 , 江应诏定兵制 , 使5人为1房 , 3000人为1营 , 15营为3部 , 做到兵不离将 , 将不离帅 , 健全了军队编制 , 增强了战斗力 。
文章图片
第二、因地制宜部署兵力 , 组建车营 。
孙承宗针对从宁前到关内不同的地理情况 , 精心部署兵力 。 在重点设防地区山海关 , 海上从望海台出芝麻湾的海口 , 配备大炮 , 拦击从海上入侵之敌 。 陆上在三道关的石城驻扎1万人,以便适时突袭敌人 。 北水关外筑台堡11座 , 安设大炮 。 山海关正面 , 以3000人守中后所 , 3000人守中右所(今沙后所) , 并遣精骑出哨中右 , 使关之正面和左右翼互相声援,以利固守 。 平辽将军马世龙节制三部 , 南北部将王世钦、尤世禄分驻海口、角山,中部由中军节制 , 驻罗城;副将赵率教、孙谏为前后部统将 , 分驻前屯和红花店 , 合计7.5万人 。
在宁、锦前线 , 除以重兵驻宁、锦外 , 还遣军进驻金、复、海、盖四卫 , 四卫之后尾旅顺由毛文龙守御 。 在海上,除觉华岛外 , 又以天津、登、莱水师作预备队 , 随时声援辽宁半岛之四卫 。 此外 , 还借助朝鲜兵力从侧面声援 。
山海关以内 , 永平府设总兵 , 卢龙、蓟门等州县设守将 , 添兵防守 , 做到镇戍连结 , 墩营相望 。 其他州县也有重点位置设防 , 既可作为山海关前线的老营 , 又可组成机动部队速援京师 。
以上兵力部署 , 既可造成“东连西结”的有利态势 , 又能置后金于被包围的地位 。
孙承宗还根据“敌长弓矢 , 我利火炮”的特点 , 大量制造和使用火器 , 组建车营 。 他从宣府、大同等7镇抽调精锐1.2万人赴山海关前线 , 组建12个车营 , 制定《车营练阵规条》 , 令官兵熟读牢记 , 学会实际运用 。 这12车营成为阻挡后金八旗兵的一支重要力量 。
第三、依靠民众 , 推行“以辽人守辽土 , 以辽土养辽人”的政策 。
孙承宗把这一政策称为守关“大计”和“复辽之资 。 他把流入关内的辽人安置到各卫所进行屯田;对关上之辽人 , 体强有武艺者分别安置在中、前二屯及宁远一线各堡寨 , 充实守备力量 , 并把他们的家属组织起来,从事屯种;对关外13站一带的十几万辽人 , 也按强者为兵、弱者屯牧的方法妥善安置 。 这样 , 就实现了军民一体 , 同守边关 。
文章图片
四、因敌用兵 , 巧施谋略
崇祯二年至三年间 , 后金的八旗兵绕过山海关防线 , 先后占领了遵化、滦州、迁安、永平四城 , 直接威胁明京师的安全 。 孙承宗第二次督师蓟辽时 , 决心拔掉这四颗钉子 。 崇祯三年秋 , 他调集山西总兵马世龙,锦州总兵祖大寿 , 山东总兵杨绍基 , 副将祖大乐、祖可法、张弘谟等军先攻滦州 。 驻永平的大贝勒阿敏、硕托得知滦州被围,即派大臣巴部礼率兵驰援 , 结果被明军歼灭 。 明军以炮攻城 , 城内的纳穆泰、汤古岱力支持不住 , 于十二月放弃滦州 , 逃奔永平 。 阿敏等因滦州失守 , 惶恐不安 , 便率部弃城经冷口逃回沈阳 。 数天之内 , 四城尽复 , 明朝称之为“遵永大捷” 。
这次作战的胜利 , 首先归功于孙承宗对敌情的正确分析和采取灵活的战法 。
当时 , 留守四城的后金大贝勒阿敏、纳穆泰、图尔格、汤古岱 , 都是能征善战的将领 , 部队也比较有战斗力 。 但是 , 分兵把守孤悬明境的四城 , 既无力西进 , 又不敢擅自后退 , 进退两难骑虎难下 。 孙承宗正是摸准了上述情况 , 才决心调集兵力 , 不失时机地进行反击 。 他说:
“兵贵乘机 , 机在(敌)去而未去时 , 不可不争也 。 ”
但主攻方向选在哪里 , 需要慎重考虑 。 马世龙主张先打遵化 , 不少将领支持他的意见 。 孙承宗分析了后金军的兵力部署 , 指出:敌军的主力在永平 , 其次在遵化 , 而以滦州、迁安为羽翼 , 明军应虚张声势 , 佯攻遵化 , 实攻滦州 , 设法调动敌人 , 伺机歼之 , 再攻坚城就比较容易了 。 此计果然奏效 , 只用四天时间就连下四城 , “天下惊以为神” 。
文章图片
【明朝最后的“大捷”制造者孙承宗:传奇人物波澜壮阔的一生!】崇祯四年 , 后金军攻陷大凌河城 。 孙承宗遭到明廷的一些大臣弹劾 , 被夺去官职 , 回高阳老家闲居 。 明崇祯十一年 , 清军攻定州围高阳 , 78岁高龄的孙承宗带领全家老小登城守御 , 以身殉难 , 他的子、侄、孙共19人也力战而亡 。
推荐阅读
- 王者荣耀:吕布最近强度凸显,玩家认为攻速太高需要尽快削弱,你赞同吗?
- 大乔最适合带什么召唤师技能?闪现最无用,佩戴这个有奇效!
- 云顶日报0516 史上最“短命”套路?炸弹人惨遭热修
- 吉格斯选队友6人最强阵:C罗鲁尼领衔,无贝克汉姆坎通纳
- 江疏影时髦穿搭合辑,好看到犯规,想“红”并不难!你爱上了吗
- 「周榜」9件最抢手美衣
- 人生最好的状态: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 宝爸宝妈要知道,这几个时间生孩子最合适
- 发动机口碑差劲5个汽车品牌,性能差油耗高,最后一款坑了不少人
- 扬子晚报江苏省教育厅最新通知!小学初中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