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瑞幸:被猎杀的“第二曲线”增长( 四 )


刘二海曾任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 , 他在2005年就认识了陆正耀 , 并投资了其早期项目“联合汽车俱乐部” , 两人是“老交情” 。 离开君联资本创办愉悦资本后 , 他投资了瑞幸咖啡 。 华平投资前亚太区总裁黎辉在2012年投资2亿美元 , 神州租车2014年在港股上市 , 神州租车上市后 , 黎辉代表华平投资减持7.09%的股票 , 收回本金后净赚1.96亿美元 。 2016年 , 离开华平创立大钲资本的黎辉也将第一笔投资投给了瑞幸咖啡 。
瑞幸咖啡的争议之一正是融资圈的封闭性 。 上市前 , 陆正耀朋友圈之外 , 没一家华人管理的基金能拿到瑞幸咖啡股权 。 而朋友圈之内的股东 , 要符合“黑暗森林”法则 , 每个举措的真实动机、实施规划 , 朋友圈之外的人无从得知 。 曾有媒体报道称 , 大中华区有多家基金曾与陆正耀接触 , 表示投资瑞幸咖啡的意向 , 均被婉拒 。
回头来看 , 瑞幸最早的股权机构投资人 , 只有两个 , 一个是黎辉的大钲资本 , 另一个则是愉悦资本和君联资本 。 黎辉和刘二海连续加注了瑞幸咖啡的A轮和B轮融资 , 将其估值抬高至22亿美元 。 A轮中出现的君联资本 , 是刘二海的前东家;B轮中出现的中金公司 , 则跟黎辉的前东家摩根士丹利 , 一起出现在瑞幸咖啡上市保荐商的名单里 。 据悉 , 黎辉在瑞幸咖啡年初进行的配售中套现2.3亿美元 。
陆正耀在2016年的一次采访中说:“我从来没有为钱发愁过 。 我总会在不需要钱的时候 , 启动大笔的融资 , 保证这些钱能够支撑公司运转两到三年 。 ” 从神州租车到瑞幸咖啡再到宝沃汽车 , 陆正耀从来没有停止过融资 。
2018 年 7 月 11 日 , 瑞幸宣布完成 2 亿美元A 轮融资 , 投后估值 10 亿美元 , 迈入独角兽公司行列 , A 轮投资方为大钲资本、愉悦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君联资本 。 钱治亚称 , 除 GIC 之外 , 其余三家都与神州优车有密切联系 。 大钲资本创始人黎辉 , 目前是神州优车的战略委员会主席 , 愉悦资本与君联资本此前均投资过神州优车 。
2018 年 12 月 12 日 , 瑞幸获得 2 亿美元 B 轮融资 , 投后估值从 A 轮的 10 亿美元一跃至22 亿美元 , 仍以 A 轮投资方为主 。 瑞幸的说法是:“综合考虑到公司数据的保密性和有限的额度分配 , 我们选择了这些对团队和项目更了解和熟悉的投资机构 。 ”
瑞幸招股书显示 , 第一大股东为陆正耀家族 , 持有瑞幸咖啡30.53%股权;第二大股东为公司创始人、CEO钱治亚 , 持有19.68%股权;第三大股东Mayer Investments Fund持股12.4% , 该机构实际控制人Sunying Wong , 是陆正耀的姐姐 。 Centurium Capital(大钲资本)、Joy Captical(愉悦资本)分别持有11.9%、6.75%的股权 , 位列第四、第五大股东 。 显而易见 , 在瑞幸的股东列表中 , 清一色为“自己人” , 在瑞幸IPO前 , 仅陆正耀家族合计持股比例达到42.93% 。
观察
瑞幸的“闪电战”
闪电战 , 指的是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等现代化战争工具的速度优势 , 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 。 瑞幸自成立以来 , 无论是一年开出3000多家门店 , 还是创下全球最快IPO纪录 , 其战术战略颇有闪电战的特色 。
但同时 , 闪电战的致命弱点是 , 由于快速进军 , 需要后勤大量补给 , 补给一旦跟不上 , 前方部队很容易成为强弩之末 , 一旦失败后果非常严重 , 甚至全军覆没 。 共享单车之战后 , 中国互联网行业内已两年无现象级项目 , 资本在呼唤现象级项目 , 如果再没有黑马 , 资本与创业势能会减弱 , 瑞幸咖啡的出现显然符合资本的意志 。
如果把企业的发展周期用一条S型曲线表示 , 当投入高于产出 , 曲线会向下 , 当产出比投入多时 , 曲线会向上 。 根据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的理论 , 如果组织和企业能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 , 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 , 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 , 就可以弥补第二曲线投入初期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消耗 , 企业持续增长的愿景也就能实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