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日报只为跟你卖火箭,薇娅“背后的男人”:准备了一年( 二 )


未来汽车日报只为跟你卖火箭,薇娅“背后的男人”:准备了一年
文章图片
电影《流浪地球》中出现的快舟火箭来源:受访者微博
快舟火箭在片中一闪而过 , 那个画面截图现在还在曹梦的手机里躺着 。 他在电影院看了两遍电影 , 每次听到“再见了 , 太阳系”时都有点想哭 。
缺钱 , 缺很多钱
费尽心力求出圈背后 , 是商业航天难测的前景 。
2017年1月 , 航天科工火箭公司的快舟一号甲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完成首次纯商业发射任务 。 彼时这家公司宣称:从火箭箭体广告推广到未来太空旅游 , 凡是能与商业航天有关的盈利模式 , 火箭公司都有意探索 。
但现实却没有计划得那样顺利 。 从2017年到2019年底 , 公司只完成了5次商业火箭发射履约 。
目前 , 国内商业航天赛道上有两类主流玩家 , 除了像航天科工和长光卫星这类脱胎于传统航天部门的“国家队” , 还有大量的民营初创企业 , 团队规模往往以几十人为主 。
有SpaceX在美国的成功作为对照 , 此前的很长时间里 , 资本都在这个赛道上肆意奔涌 。 不仅企业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中国的SpaceX , 投资人亦是如此 。
公开数据显示 , 2018年 , 国内商业航天领域至少有36笔投融资交易 , 属于天使轮及种子轮投资数额接近三分之一 。 非上市商业航天企业融资交易总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 , 其中 , 12笔单次融资金融过亿 。
到了2019年 , 国内商业航天融资达成23笔 , 总金额在19亿元左右 , 单笔融资金额过亿元的有7笔 , 融资轮次多集中在Pre-A轮到B轮之间 。 其中 , 4家企业一年内梅开二度 , 星际荣耀甚至完成了三轮融资 , 蓝箭航天则在12月一次性获得了5亿资金 , 是2019年披露的最大规模融资事件 , 累积融资超过了14亿元 。
未来汽车日报只为跟你卖火箭,薇娅“背后的男人”:准备了一年
文章图片
2019年国内商业航天部分融资统计来源:未来汽车日报整理自公开资料
资金向头部集中是趋势 , 大多数中腰部的公司可以凭借专业轻易挖到第一桶金 , 但之后却要顶着质疑在资本市场上摸爬滚打 。
曹梦告诉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 , 发射火箭是一项需要源源不断输血且短期无法造血的生意 , “你得足够有钱 , 支撑你把这件事做完” 。 他举了一个例子 , 低轨宽带卫星星座需要全部部署完成后才能提供服务 , 才能有营收 , “前期都是在投入 , 而且是非常巨额的投入” 。
缺钱成了这个行业的底色 。 商业航天公司天仪研究院CEO杨峰回忆环境艰苦时曾透露 , 刚开始团队里只有他一个人 , 都不是招人 , 只要别人愿意来就行 , 很多大神级别的人来了 , 待遇都是照着原有的腰砍 。 杨峰和供应商谈价格 , 对方报价100万 , 他说最多只能出得起10万 。
成本之外 , 火箭发射的不确定性也让资本很不安 。 2018年蓝箭航天和2019零壹空间的发射失利 , 让市场投资的热情冷却下来 。 加上今年疫情黑天鹅的影响 , 商业航天的前景并不明朗 。
一位投资领域内部人士对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表示 , 为了保存实力 , 接下来半年至一年时间里 , 对外投资将变得更加谨慎 , 这也意味着初创公司拿钱变得更加困难 , 尤其对于火箭行业 , 不确定性太多了 。
此外 , 另有熟悉商业航天的内部人士对未来汽车日报分析称 , 商业资本不敢贸然进入航天领域 , 技术壁垒是原因之一 。 纯民间的商业资本很难驶入航天服务利润深水区 , 在传统管理体制下 , 产权不明晰、治理权和经营权短时间内开放程度有限等 , 都是潜在的束缚 。
“也许外界看来这个行业已经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企业进入了 , 但是这个行业面临的约束仍然很多 。 ”曹梦感慨行业内应该形成合力 , 在商业航天这个领域 , 每一点点突破都很难 , 但每一点点突破都是有价值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