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云雷军的“赌局”:10亿美元All in金山云,赴美上市能赢阿里腾讯吗?( 二 )
“要想不被巨头挤掉 , 就是比狠 , 敢烧钱才能活下去 , 不敢就不要做 , 云服务比视频服务更惨烈 , 如果没有10亿美金的准备和决心 , 是活不了的 。 ”雷军说 。
发展前期 , 金山云靠金山系、小米系等兄弟企业“奶活” 。 此后 , 以游戏、视频、金融等为切入点 , 专注垂直领域 , 与阿里云、腾讯云等进行差异化竞争 。
加上巨量资金投入 , 金山云成为云计算领域“黑马” 。 IDC发布的2015年中国公有云计算报告显示 , 在IaaS市场 , 金山云以251.6%的高增长率跻身第五名 , 市场份额达到4.5% 。
与市场份额同步增长的是金山云的整体营收:2017-2019年 , 金山云分别实现收入12.36亿元、22.18亿元、39.56亿元 , 后两年的年增长率在79%左右 。
随着收入增加 , 云服务在金山软件收入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 , 从2014年的个位数增长到了2019年的47% , 成功取代网游业务 , 成为金山软件收入的第一大来源 。
由此来看 , 一定程度上 , 金山云确实为金山软件成长性赢得了更多未来 , 但金山云自身发展依然困难重重 。
2
“第三名”的尴尬
在中国云计算领域 ,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 概括来说 , 即“第三名争议” 。
阿里云、腾讯云是中国云计算领域公认的第一、二名 , 但谁是第三名却始终难有定论 。 在不同机构出具的行业报告中 , 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 , 百度云、华为云、亚马逊AWS、金山云等在第三名的位置上轮番“坐庄” 。
比如 , 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2019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调查报告显示 , 在中国公有云市场中 , 华为云以9%的市场份额位居国内第三名 。
公有云正是金山云营收的主要来源 , 2017-2019年 , 金山云公有云服务收入分别为12.03亿元、22.11亿元、34.59亿元 , 分别占总收入的97.3%、95.1%、87.4% 。
金山云委托的第三方行业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出具的数据则显示 , 从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的营收来看 , 金山云在2019年的市场份额为5.4% 。 金山云是中国最大的独立云服务提供商 , 也是中国第三大互联网云服务提供商 。
“不要问 , 问就是第三名 。 ”业内如此总结这一现象 , 这也侧面反映了中国云计算领域竞争的激烈程度 。 当前 , 中国云计算马太效应显现 , 竞争白热化 , 即便是背景雄厚的苏宁云、美团云 , 最终也只落得出局下场 。
从Gartner的数据来看 , 在中国公有云市场 , 2018-2019年 , 阿里云的市场份额由37.8%上升到了39.2% , 腾讯云的市场份额由11.1%上升到了14% 。 且近日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元在云计算领域 , 市场势必进一步向巨头集中 。
自诞生以来 , 金山云一直强调自己独立第三方的特质 , 一定程度上 , 避开了与阿里云、腾讯云的对比 , 坐上中国最大独立云服务提供商的位置 。 但这个领域里 , 金山云同样有众多对手 , 且正谋求资本助力 。
2020年 , 国内独立云计算厂商出现上市小浪潮 。 其中 , Ucloud已成功登陆科创板 , 青云科创板上市申请进入“已问询”状态 , 浪潮云完成C轮融资后表态将择期启动科创板上市工作 。
图片
图 / 摄图网 , 基于VRF协议
对此 , 资深科技(000021,股吧)自媒体人丁常彦对「创业最前线」分析道 , 上市是融资并推动业务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 云计算企业也希望通过进入资本市场获得持续发展动力 。
“另外 , 上市对企业的财务合规、品牌提升等都是非常好的契机 , 借助上市 , 云计算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可以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和青睐 。 而对于前期投入较多的投资机构来说 , 上市也是一个良性退出的机会 , 毕竟资本不可能持续投入而不求回报 。 ”丁常彦说 。
推荐阅读
- 科技时辰|雷军再收入一大将,618小米狂揽115项第一:真狂
- 海外即时通|一星期赚到7.7亿美元!SpaceX老板马斯克,距离世界首富有多远?
- 天极网|华尔街再次唱多苹果!预计苹果将在 4 年内市值将达到 2 万亿美元
- 大众|大众向自动驾驶公司Argo投资26亿美元 和福特共进退
- 趣头条|小鹏秘密IPO进行中?计划融资5亿美元
- 中兴通讯中兴通讯:拟申请200亿元人民币及40亿美元银行综合授信额度
- 趣头条|滴滴子公司超5亿美元融资 属国内自动驾驶领域单笔融资最高金额
- 融资微信否认监听用户聊天记录;苹果将投3.3亿美元在台建厂;小鹏汽车秘密提交IPO文件
- 达达|达达集团更新招股书:定价区间15-17美元,估值35-40亿美元
- 京东京东沃尔玛再加持,达达募资3亿美元如何应战即时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