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获科创板“利润之王”,英特尔资本如何玩转硬科技时代?


捕获科创板“利润之王”,英特尔资本如何玩转硬科技时代?
本文插图

「创新集」是创业邦推出的“大企业创新”领域栏目 , 通过解读知名大企业创新的实践案例 , 全方位展现大企业创新的现状、趋势和方法论 , 助力大企业搭建健康的创新生态体系 , 快速实现数字化创新转型 。
采访|邓双琳
作者|邓双琳
编辑|刘岩
图片设计|李斌才
那是1998年 , 于张朝阳来说 , 绝对是人生中刻骨铭心的一年 。 他创办的爱特信公司(搜狐前身)账上现金已经消耗殆尽 , 急需进行第二轮融资 。 但过程并不容易——风险投资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只是一个极少数人才听说过的概念 , 他第一次融资的股东大多是出于私交 , 面临账目告急的情况寻找第二次融资 , 张朝阳很难再次“打情感牌“去游说投资方 , 于是他将目光转到了大洋彼岸 。
那时几乎所有第一次下海创业的中国企业家都不太清楚什么是“VC” 。 张朝阳是从麻省理工学院出来的 , 对美国东海岸的VC操作多少还有点了解 。 同样地 , 当时的美国人对中国也十分陌生 , 在张朝阳印象中 , 能够找到一个愿意接见他的投资人都很困难 。
幸而有爱德华·罗伯特(MIT斯隆商学院教授)和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始人)的引荐 , 张朝阳得以自费前去美国加州见那些亿万富豪 。 他在一天之内马不停蹄地见了4位风险投资人 , 最后实际给钱的却只有1家 , 就是当时的英特尔投资 。 这笔钱让当时的爱特信活了下来 , 并在后来更名为我们所熟知的搜狐中国 。
从风投视角来读这个故事 , 主角并非张朝阳 , 而是英特尔 。 英特尔对搜狐的战略投资开启了风险投资在中国发展的大幕 , 这一年被称为“中国风险投资元年” , 而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 , 中文名称已改为英特尔资本)也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地区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 , 自此 , 英特尔资本在中国的资本场上一直扮演着“勇敢者”的角色 。
自1998年对搜狐做出第一笔投资以后 , 英特尔资本至今已向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超过140家公司投过超21亿美金 , 平均每年7家左右 。 其中46家已经上市或被收购 , 包括搜狐、UT斯达康、金山软件、兆日科技、东软集团等 。 仅在2019年 , 英特尔资本在中国就有三家企业登陆科创板 , 并为英特尔带来了相当不错的财务回报 。
英特尔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成绩单更是耀眼 , 至今为止已在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了1544家企业 , 投资总额超过124亿美元 , 超过600家公司成功上市或被收购 。 代表案例包括博通(Broadcom)、威睿(VMware)、思杰(CiTRIX)、红帽(Red Hat)等 。 据统计 , 2018年 , 英特尔资本居于全球最活跃CVC排行的第三名 , 仅次于Google Ventures和Salesforce Ventures 。
投资讲究“敢为人先” , 安迪·格鲁夫(英特尔创始人)在二十多年前就深谙这个道理 , 而这种勇敢、冒险、创新的精神也一直保留至今 , 成为流淌在英特尔资本血液里的基因 。
从今天的英特尔资本投资风格中也可见一斑:大部分CVC(企业风险投资)通常情况下都是扮演配角 , 一般由财务风投基金领投 , 自己跟投 , 而英特尔资本以积极的领投为主 , 且会要求被投公司给予董事会董事或观察员席位 。
除此之外 , 英特尔资本的鲜明特点还有节奏稳定、重视投后赋能、决策快速等 , 这些标签使得英特尔资本脉络清晰 , 在科技巨头战争愈演愈烈的今天 , 能够帮助英特尔从外部借力 , 打破“创新窘境” , 为英特尔打出漂亮的一场硬仗 。

捕获科创板“利润之王”,英特尔资本如何玩转硬科技时代?
本文插图

“硬科技创业是马拉松 , 没有短平快”

捕获科创板“利润之王”,英特尔资本如何玩转硬科技时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