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 ——晋中市省级非遗项目名单(七)



晋中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 ——晋中市省级非遗项目名单(七)
本文插图


晋中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 ——晋中市省级非遗项目名单(七)
本文插图

【晋中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 ——晋中市省级非遗项目名单(七)】
晋中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 ——晋中市省级非遗项目名单(七)
本文插图

传统技艺——
木雕、石雕、砖雕制作技艺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东的静升镇 , 据王家史料和现存的实物考证 , 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十六年 , 静升王氏家族的住宅 , 随其族业的不断兴盛 , 在村中由西向东、由低到高不断延伸 , 渐修渐众 , 营造了总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之巨的建筑群体 , 在这宏大的建筑群当中 , 随处都能看到优美的三雕艺术品 , 这些艺术品赋予了王家大院灵魂 。
三雕是指民居里各处精美绝伦的石雕、木雕和砖雕作品 。 无论是梁、枋、檩、柱等大构架 , 还是天棚、栏杆、门窗等 , 甚至门阙、花牙子等小部件 , 都有雕刻装饰 , 由于独特的文化习俗 , 同时受儒家文化影响 , 形成了自己的独有风格 , 因而在图案的选取上主要以荣华富贵、科举及第、武德俱全等内容作为装饰题材 , 暗含了各种祥瑞和祝福 。 雕刻工艺采用圆雕、半圆雕、高浮雕、阴线刻、镂空雕等多种技法 。
王家大院的建筑砖雕作为建筑的装饰之一 , 以其精美的外在形式 , 丰富的内在意蕴 , 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传统建筑的艺术美 。 同时 , 砖雕作为一种有实用功能的建筑构件 , 延伸了建筑的“质” , 它还是先人们巧妙利用大自然进行造物的成功案例 , 它在不经意间暗合了“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之道:取材于自然界唾手可得之“土”与“水”相合 , 成为泥筋 , 再以“木”生“火”烧制成坯 , 借“金”之力 , 雕凿成花 , 完成了“五行相合”的历程 , 最后镶嵌于建筑之上 。 用于建筑装饰的砖雕最初是模仿石雕形式出现的 , 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 具体来讲 , 砖雕一般是在烧制成型的砖块上 , 雕刻出各种人物故事、仙花芝草、祥禽瑞兽等形象 , 俗称“花活” 。 它可以在一块砖乃至若干块组合的砖上进行雕刻 。 一般是先雕刻 , 再安装在建筑物上 , 与木雕相比 , 它的使用寿命更长 , 与石雕相比 , 其雕刻材料较软 , 易于操作 。
王家大院的建筑木雕主要有两类 。 一是檐下雕刻 , 包括斗拱、额枋、花板、雀替、撑拱、挂落、垂花、花牙子、栏杆、匾联等 , 这些都是体现木雕技艺的突出部位 。 其中斗拱、额枋以及雀替、撑拱等构件 , 在建筑中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花板、挂落、垂花、花牙子、栏杆、匾联等构件以装饰性为主 , 所以主要体现雕刻图形的造型美及其寓意 , 其样式、造型、寓意内涵丰富多彩 , 就雕刻工艺而言也是雕刻艺人施展匠心的主要位置 。 二是门窗雕刻 , 包括门、窗及其细部构件雕刻 。 门、窗是建筑中的小木作 , 是传统建筑室内外空间相分连的中介 , 门窗木雕是人的视线较多关注的部位 , 在展示艺术风格、造型特征和雕刻技巧的同时 , 门窗的类别、样式、结构等也体现了建筑木构件的灵活多样 , 形象直观地体现了传统建筑门窗的装饰美 。 与建筑砖、石雕不同的是 , 建筑木雕在注重雕刻技艺的同时还注重雕刻表面的彩绘装饰 , 除木质本身外 , 彩绘装饰使建筑木雕更为富丽堂皇 , 艺术语言更为丰富多变 , 地域风格也更突出 。
王家大院建筑石雕主要用于住宅、祠堂、牌坊、亭等建筑局部和构件上 , 如门楣、抱鼓石、台基、石柱、柱础、拴马桩、栏杆望柱等部位 。 匠人通过富有寓意的各种石雕 , 把主人的思想寄托融汇其中 , 岁寒三友、四君子以及表现文人风雅情趣的四艺图、六合同春在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艺术中十分常见 , 各有千秋的精美额枋更是举不胜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