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越南战争的美国:赢了每一场战斗 却输了战争( 三 )

在越战中 , 美军执行的消耗战也是正规军的打法 , 但这在二战中对付德国、日本效果明显 , 对北越游击队却显得像是“大象同蚊子搏斗” 。 双方根本不是一场对抗战 , 如果要拼军需消耗 , 北越全无胜算 。 据五角大楼的数字:自1969年起美国军队每个月消耗的军需品为128,400吨 , 炮弹75,600吨 , 而北越直至1972年每月军需品和炮弹消费总和不足1000吨 , 也即还不到美国人的1% 。 当时美国空军认为 , 要将北越炸回石器时代才能打赢战争 , 对此助理国务卿William Bundy答:“或许 , 他们已经在石器时代了 。 ”
战争■越南战争的美国:赢了每一场战斗 却输了战争
文章图片

越南战争中的美军制服装备
这场战争体现出美国的决策者身上那种强烈的工具理性:他们偏好将战争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 , 从技术层面去考虑问题并判定得失 。 虽然一些将领们强烈认为 , 要打就要大打出手 , 最好将北越夷为平地 , 但具体到最后 , 都是明确按战术计划进行的 。 这有时就导致战术和战略上的严重脱节 。 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1962年曾说:“我们掌握的各种定量分析数据都表明 , 我们正在赢得这场战争 。 ”有人嘲讽道:“但是 , 东南亚的一些因素是不能被定量分析的 。 ”依靠理论、统计、数据来对这场战争作出判断和决策 , 有时反而离战场上的真相甚远 。 美军当时最先进的自动步枪M16号称能在500码外击中并穿透头盔 , 但这种枪是在完美的理论假定而生产出来的 , 几乎没考虑到丛林战争的因素 , 其枪栓一遇到沙粒、铁锈就难以运作 , 而美军士兵也根本用不着那么远的射程 , 因为95%的情况下他们遇到的对手都在300码以内 。 在实战中 , 这种号称世界一流的步枪还不如游击队手中的中国制56式步枪好使 。
美国对越战的理解是有限战争 , 但对北越而言 , 为了达到全国统一的目标 , 却是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的 。 如果说北越耗不起军需物资 , 那么美国人耗不起时间——不可能在越南一直呆下去 。 和以往的一战或二战不同 , 越战中没有决战 。 看起来每一次战斗都赢了 , 但情况反反复复 , 总也无法好转 , 类似的“里程碑”出现了很多次 , 战争却总也结束不了 。 这样的状态马基雅维利在《君王论》中早已指出:“你占领那块地盘后发现被你伤害的人中到处都是敌人 , 你无法保持与帮助你实现占领的人们的友谊 , 因为你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正因如此 , 不论你的军队有多么强大 , 要占领一个省 , 你总是需要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 。 ”
战争■越南战争的美国:赢了每一场战斗 却输了战争
文章图片

《时代》封面上的麦克拉马纳 , 他在越战期间的行为颇具争议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美国的越战经历与此前日本的对华战争颇为相似: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役的胜利 , 但总是无法达成政治目的;对手看起来不强 , 但始终不肯求和 , 扶持的当地政权又不得民心 , 于是走也不是 , 不走也不是 。 美国早先的历史上并非没有相似的经验 。 1898年美西战争后 , 美军平定菲律宾的行动旷日持久地打了八年 , 耗费了巨大兵力 , 战死者比击败西班牙时多了4倍 。 以至于支持扩张的老罗斯福总统不得不承认 , 这“成了我们致命的弱点 , 是造成目前……局势充满危险的全部症结所在” 。 甚至到1909年 , 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它已结束很久之后 , 美国陆军一位高级军官在家书中仍这样写道:“我们已经建立了文官政府 , 尽管可以这么说 , 但是所有人在一切场合手里都会拿着武器 , 甚至在海里洗澡时也不例外……文官政府是安抚国内情绪的一个闹剧 , 离开了军事力量它一分钟也维持不下去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