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即身成就的甘露妙法,究竟的善证——禅宗的源流



拈花微笑即身成就的甘露妙法,究竟的善证——禅宗的源流
本文插图

禅宗在历史上又名“般若宗” , 宗门所传 , 则以灵山会上 , 拈花微笑一则公案为其开端 。 世尊在灵山会上 , 拈花示众 , 是时众皆默然 。 唯迦叶尊者 , 破颜微笑 。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 , 涅槃妙心 , 实相无相 , 微妙法门 , 不立文字 , 教外别传 , 咐嘱摩诃迦叶 。 ”又有云:世尊至多子塔前 , 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伽黎围之 。 逐告曰:“吾有正法眼藏 , 密付于汝 , 汝当护持 。 ”并敕阿难副贰传化 , 无令断绝 。 ……复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黎 , 传付于汝 , 转授补处 , 至慈氏佛出世 , 勿令朽坏 。 ”迦叶闻偈 , 头面礼足曰:“善哉善哉!我当依敕 , 恭顺佛故 。 ”据此二说 。 唯宋王安石曾谓于内廷校阅秘阁图书 , 得读未经颁行之《般若大梵王问决经》记述此事 , 实可征信 。
禅宗祖师印证开悟所依的经典主要是《楞伽经》和《金刚经》 , 故禅宗可以相似地包括在显宗 。 但从它“不立文字”、“也可相似地包括在密宗中 。 但大圆满、大手印等有着不同的传承体系 , 又专有不共同的续典 , 教外别传”等的特点看 , 又超出了显宗的范畴 , 而与密宗的大圆满、大手印等相类似 , 故禅宗而禅宗又没有如密宗中的灌顶等的传承 , 因此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密宗 。

拈花微笑即身成就的甘露妙法,究竟的善证——禅宗的源流
本文插图

“不立文字 , 教外别传”:禅宗不施设文字 , 不安立言句 , 直传佛祖心印 , 而教外别传 , 意谓在如来言教之外的别传 。 心印:心者佛心 , 印者印可或印定之义 , 禅宗不立文字 , 不依言语 , 只以心传心 , 以佛心印定众生心 , 证不二相 , 故称心印(有人认为:“不立文字 , 教为别传”中的“教外别传” , 应该指在佛教的教门外不传 , 只在入内道的弟子中传 。 若是如此解释的话 , 在这点上禅宗与内道其余法门没有差别 , 都是在入内道的弟子中传 , 因此就用不着用“教外别传”来描述禅宗的不共特点 , 只用“不立文字”来描述就可以了) 。 密宗尤其大圆满的三大传承中 , 除耳传需言语外 , 密意传即是不立文字 , 弟子得加持安住本性而证悟;表示传 , 也是不依言语 , 依手印、水晶等表示的密意而证悟 。 密宗大手印的究竟修法 , 也是依上师加持 , 弟子以信心修上师的密意而证悟 。 《大幻化网根本续》中讲报身佛亦是不依言语文字而传密意 。 因此 , 在“不立文字 , 教外别传”上 , 禅宗与密宗有相似之处 , 所以禅宗也可相似地包括在密宗中 。 但若无正见、无福智 , 不取舍因果 , 仅不忆念不分别去修禅宗、大圆满等法 , 徒增业障而已 。 譬如小孩骑“飞马” , 是不可能到达目的地的 。
禅宗在印土经初祖摩诃迦叶尊者 , 二祖阿难尊者 , 传到十二祖马鸣菩萨 , 十四祖龙树菩萨 ,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 一直传到第二十八代达摩祖师 。 达摩祖师观汉地有大乘气象 , 便来汉地传法 , 并成为汉地的禅宗初祖 , 后传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惠能大师 。

拈花微笑即身成就的甘露妙法,究竟的善证——禅宗的源流
本文插图

《坛经》中有描述六祖开悟的经过 。 经中关于六祖开悟的经文有二处:一、在《行由品第一》的前面有“见一客诵经 , 惠能一闻经语 , 心即开悟 。 ”二、在《行由品第一》的后面有“为说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惠能言下大悟 。 ”紧接着的经文是“便传顿教及衣钵云 , 汝为第六代祖 。 ”因此 , 惠能是在第二次大悟后成为六祖 。 而且前后二次悟有差别 , 前者言“开悟” , 后者言“大悟”;前者未具体指出所闻经文的文句 , 只言:“一闻经语” , 而后者具体指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后者是在五祖问惠能“米熟也未” , 惠能曰:“米熟久矣 , 犹欠筛在”后 , 给惠能密传《金刚经》时 , 惠能大悟 , 由“犹欠筛在”可知 , 前一次“开悟” , 不及后一次“大悟” 。 又《般若品第二》中云:“善知识 , 我于忍和尚处 , 一闻言下便悟 , 顿见真如本性 。 ”由此可见 , 六祖是在五祖给他密传《金刚经》时顿悟本性的 。 因此 , 应该认许 , 五祖给惠能密传《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 , 惠能大悟 , 成为六祖 。 过后 , 六祖在南方广弘禅宗顿门 , 以此禅宗在汉地广泛地弘扬开来了 , 同时在北方弘扬禅宗的还有五祖的大弟子神秀 , 他所弘扬的禅宗被称为“渐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