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魔方:黎明破晓时,开拓药业童友之:十年磨一剑

2008年 , 在美国求学和工作了近20年的童友之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回国创业 , 自己做新药 。 他说:“选择创业这条路的人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 而我一直希望能够在新药研发领域‘有所为 , 有所成’ 。 ”
医药魔方:黎明破晓时,开拓药业童友之:十年磨一剑
文章图片
开拓药业董事长兼CEO童友之博士
2009年3月 , 开拓药业正式成立 , 致力于小分子抗癌药的研发 。 彼时 , 在中国做创新药研发的公司并不多 。 由于资本市场对新药研发几乎不感兴趣 , 开拓药业过了五六年苦日子 , 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是一家“单药”公司 。
不过 , 这种困境在2015年之后迎来了转折 。 随着中国新药研发大环境的整体改善 , 手握“明星项目”抗癌药物普克鲁胺的开拓药业获得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 , 公司在加快推动普克鲁胺开发的同时 , 也开始不断丰富产品管线 。
经过过去5年的快速发展 , 开拓药业目前已有5个产品在临床开发阶段并在中美开展多项I-III期临床试验 , 包括第二代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普克鲁胺(GT0918)、外用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福瑞他恩(KX-826)、血管生成抑制剂ALK-1全人源性单克隆抗体(GT90001)、mTOR激酶抑制剂迪拓赛替(GT0486)以及Hedgehog/SMO抑制剂(GT1708F) 。 此外 , 公司的研发管线还包括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的雄激素受体降解剂(AR-Degrader)、c-Myc抑制剂和IDO抑制剂等 。
回望过去的十余年 , 童友之说:“经过不断反思、学习 , 开拓走出了自己独特的新药研发之路 , 在疾病领域 , 以癌症和雄激素受体(AR)相关疾病为核心;在靶点方面 , 围绕AR形成优质临床项目群 。 在从‘单药’公司变成‘多品种’企业的过程中 , 时代给了开拓机遇 , 开拓也抓住了机会 。 ”
下一个10年 , 开拓药业将如何发展?童友之定了一个目标:成为一家创新全产业链的闭环的公司 。 除了进一步提升研发实力 , 努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在临床开发、生产和营销等各个环节也能实现自给自足 。 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 为此 , 开拓药业在2019年12月31日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 并于2020年4月26日获得港交所聆讯 。
童友之说:“募集资金伴随着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 。 开拓药业决定赴港上市是希望公司能够与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资本平台更好地衔接 , 从而使公司能够尽快推动药物上市 , 产生正现金流 , 进而孵化更多的新药项目 。 公司的使命是研发的创新药物能成为在国际上被认可的临床方案 , 解决癌症、脂溢性脱发等多个治疗领域未满足的大需求 , 最终开拓会成为一家造福全人类的生物制药领军企业 。 ”
中国新药研发“白纸期” , 创办开拓药业
2009年成立的开拓药业是典型的“海归创业” , 创始人童友之博士有着近20年的旅美经历 。
在北大化学系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的童友之于1990年前往美国 , 1997年在康奈尔大学/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获得药理学博士学位 , 随后进行博士后研究;1999年至2001年 , 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担任助理教授 。
他说:“从1980年开始在北大读化学专业 , 到后来在美国转向生物医药 , 我在科研领域打磨了近20年 , 所做的工作基本都与肿瘤药相关 。 我的内心也一直埋藏着一颗做药的种子 , 而要想真正把药做成 , 必须进入产业界 。 ”
2002年 , 童友之迎来了一个机遇 , 他的系主任创办了一家名为AngionBiomedica的新药研发创业公司 , 并邀请他担任副总裁 , 负责公司的运营 。 作为Angion的实际运作人 , 童友之主导了找资源、立项、做临床前研究、IND申报以及开展临床试验等一系列的工作 , 真正掌握了如何从零开始做一家新药研发公司 。 他说:“在美国2002-2008的6年对我的职业生涯非常有意义 , Angion的工作经历让我积累了宝贵的创业经验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