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历史档案馆里的资料可信

【为啥历史档案馆里的资料可信】 很简单啊,档案保存的都是原始资料,是正本,正本,正本~
打个比方说,二十年来一直有个说法,说困难年代“上不愉,食舍肉”,以至于粗茶淡饭得了浮肿;也有人回忆说那段时间,上“三高”,遵医命舍肉进食鱼。甚至有人哪来个菜单,说某年某月,上国来使,上命破冰捞海,以供过国宴之需。一时间闹的沸沸扬扬,很多内廷工作人员都发表了意见。那至于说真相如何?天知道。研究历史的人只能说有这么个传说,说那一阵子,上不吃肉了。
那怎么查证此事呢?很简单,查内廷档案啊,查保健医生的医嘱原件和药房保存的底方原件。按着报纸公布的国宴时间去查当年的宴会菜单、进货清单、发票、与会人员签到表。查起居注。这个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额。
你说这些信息也造假?对,这个也存在造假可能性。但是要注意,档案信息都非常细碎,牵扯到的填写者保存地非常非常多,即使有人可以造假,他也必须命令很多人一起参与,继而导致这个造假工程很难长时间瞒住人。而且这个记录,也不是为了后人研究历史备查,而是为了当年工作的需要而编制的,如果填表人老填写假信息,就失去了档案登记的现实意义。
相比之下,回忆录则不然,那完全是自说自话,只要作者自己说成立,就成立了。哪怕旁人说“不对,我看见的是另一个情况”——那也是另一家的言论,要和第一个言论放在一起备查,所以说档案靠谱回忆录不靠谱,就在于此。
但是我们能否考档案代替回忆录呢,也不对。首先一个,档案是客观记录,压根儿不会有上不愉的解读。必须有人在回忆录里听到了上不愉的问题,大家才能转回头去查文献,看看那段时间的各种记录中,是否有上不渝的记载。第二,因为那段时间饿死很多人,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个消息可能引发公众对领袖人物负面看法,所以相关档案可能会长期保密,直到有一天与此事有关的人都死了,才能将这些档案解密。所以档案研究法的优点是真实可靠,缺点是不适于探索较近一端时间的历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