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水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中国的水下 , 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2020年05月03日 23:25:32来源:地球知识局3人参与1评论
作者:小贝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动力 , 便是对未知事物的好奇 。在科技并不昌明的时代 , 值得人类好奇的地方有很多 , 神话与想象也往往围绕着这些地方展开 。 比如在难以抵达的水底 , 中国人幻想那里有龙宫仙女 , 西方人幻想有娜迦海妖 。 这片神秘的领域与深林、山顶、天空一起 , 组成了人类梦想的一部分 。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 , 有多条世界级河流这一江河湖海之乡本应对水面之下有更多的好奇(图片来自shutterstock@Anton Balazh)▼
而随着潜水技术的进步 , 亲眼观察不同深度的水下成为了可能 , 水下世界的神秘面纱也终被人类揭开 。 这是一场从不同地域、不同地区渐次展开的探索之旅 , 中国自己的水下世界 , 也在被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里以另一种方式保存了另一个世界(图片来自shutterstock@CK Ma)▼
中国亚特兰蒂斯浙江省淳安县在美丽的千岛湖边 , 是闻名江浙沪的旅游胜地 。 每到节假日 , 沪、宁、杭、苏、甬等周边城市的居民 , 就会驱车前往这座美丽的县城 , 在湖边度过一段美好的悠闲时光 。却很少有游客注意到 , 这座巨大的湖泊是因人为原因出现的 , 其原名是新安江水库 。杭州湾向上是钱塘江 , 再向上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图片来自:NASA)▼
当年为了修建这座水库 , 迁走了周边数十万户居民 , 两座明清古城也被水库掩盖在水下 。 谁也没想到 , 这段晦涩的历史在2001年千岛湖旅游开发时 , 竟以实物文物的形式被重新发现了 。 当时县旅游局和参与开发的旅游企业探查了水下环境 , 发现了一段古城墙 , 砖块上的年代、监工标记历历在目 。千岛湖顾名思义 , 岛非常多这一个个岛以前就是一个个丘陵小山头(图片来自:陈小羊timeline / 图虫创意)▼
千岛湖水下发现古城的消息很快不胫而走 。 经过现场水下调查和文献比对 , 专家们认为 , 千岛湖水下有两座古城“贺城”和“狮城” 。 其中的城市布局仍然保留了汉唐遗风 , 而大量残存的建筑则是明清至民国陆续改建的 , 对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古建筑学等有巨大意义 。如果对比下清朝政区的话千岛湖还是覆盖了很大一块区域的这里本就是山间盆地 , 水下的村庄古城就很好理解了(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浙江的事物似乎总是很适合与西方文化做类比 , 一如当年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称为《中国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 , 淳安水下古城也得到了“中国亚特兰蒂斯”的称号 , 与西方最著名水下城市比肩 , 获得了国际知名度 。亚特兰蒂斯未必真的存在但想象也足以让人类再造出实物了(阿联酋-迪拜 , 图片来自Kiev.Victor/shutterstock)▼
但水下古城只有知名度是不够的 , 在被重新发现之后 , 它终究要面对两个难题:如何保护、如何利用 。 专家们曾经对此提出过不少天马行空的意见 。比如有人认为可以在古城四面建设一座高墙 , 再将墙内的水抽出 , 便可以让古城重见天日 。 但且不说有没有这么强悍的墙体能承受数十米水下的水压 , 便是这些文物本身(大量砖木结构)重新接触氧气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也无人可以预知 。这些建筑大都比较脆弱毕竟主要是居民区 , 而非巨大的石头神庙....我们在陆上保护这种建筑尚且困难 , 何况水下(图片来自:亦飞扬 / 图虫创意)▼
也有人认为可以通过潜艇或者浮桥的方式推动古城旅游业发展 。 但潜艇涡轮激起的水下波动和浮桥的修建难度都让方案在具体执行时遇到了困难 。最终 , 人们只是找到了一个折衷的方案:派潜水员下探了解详情 , 在陆地上重建一座古城 , 也就是文渊狮城景区 。千岛湖-文渊狮城(图片来自:niko111 / 图虫创意)▼
但陆地上的复原毕竟和真实的水下古城意义不同 , 既然是看古城 , 人们自然想看最原汁原味的古城 。 何况它还在神秘的水下 , 更加增添了看客的兴趣 。 只是水下古城目前唯一安全的探查方法就是潜水 , 而古城复杂 , 一般人难以全身而退 , 一次能接待的游客数量也极为有限 。专业潜水的门槛还是很高的(图片来自:亦飞扬 / 图虫创意)▼
推荐阅读
- 从海外引种到中国的果蔬类植物
- 我在美国治痛风——颠覆全部中国概念
- 光刻机,中国能造吗?
- “签证禁令”下的中国赴美留学生:担心随时被驱逐
- 中国日报网|中建二局一公司蒙城皖新项目开展“关心儿童,阳光成长”活动
- 特朗普想借G7峰会搞“小圈子”针对中国 不得人心
- 中国新闻网|“00后”励志女孩陈雨欣:愿“一条腿也能走遍天下”
- 为什么不赞成“赤字货币化”,中国和美日不同
-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感谢一个国家
- 美大豆出口协会中国首代:中企已购入美国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