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只有三镇兵马,为何把唐玄宗打着狼狈不堪?
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率的标志性事件 , 因为它前面是一代盛世 , 它后面则是满目疮痍 , 一片萧条 。公元755年 , 安禄山起兵造反 , 一路势不可挡 , 朝长安攻来 , 唐玄宗在惊慌之下 , 率众逃往西蜀避祸 。
唐玄宗的一国之君 , 总领天下兵马 , 而安禄山只是三镇节度使 , 为何能将唐玄宗打着如此狼狈不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兵役制度
唐初实行的是府兵制 , 即兵农结合 , 农忙时府兵忙于农活 , 战争爆发后 , 又征召回来为国家打仗 。这种兵役制度 , 一是可以保证兵源充足 , 二是武将不容易形成自己的军事力量 。唐朝共设置了634个折冲府 , 其中261个保卫京师长安 , 说白了兵力部署是内重外轻 , 中央军力强于地方军力 。
唐玄宗时期 , 兵役制度改成了募兵制 , 军人由农民和军人双重身份转变成了职业军人 , 这样做的好处是 , 可以稳定军队建制 ,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 但也容易形成一些威胁皇权的军事集团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国家制度上 , 唐玄宗为了抵御外敌 , 设置了节度使 , 为了抵御外敌的需要 , 每个节度使手中都有大量的军权 , 而且随着时间的演变 , 这些节度使手中的兵力 , 逐渐超过了中央兵力 。即兵力部署由唐初的外轻内重转变成了内轻外重 。
这两大制度的转变 , 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安史之乱时期 , 安禄山有15万兵力 , 包围长安的兵马却只有八万 , 而且安禄山帐下胡人将领众多 , 这些人能征善战 , 作风剽悍 , 而且他们的思想是忠于主帅 , 而不是忠于皇权 , 这让安禄山有了和唐玄宗一决高下的勇气和实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疏忽大意
安禄山是杨贵妃的干儿子 , 由于有这层关系 , 唐玄宗对安禄山无比信任 , 还让他做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 。正是这一厚爱 , 让安禄山手握三镇兵马 , 庞大到足以威胁中央皇权 。对于这种情况 , 高力士深感不安 , 他提醒唐玄宗:“边将拥兵太重 , 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 , 不可复救 , 何得谓无忧也?”但可惜的是 , 唐玄宗对高力士的劝告置若罔闻 。
除了高力士 , 杨国忠也劝告过唐玄宗 , 但唐玄宗太过自信 , 认为他可以掌握天下局势 。可笑的是 , 安禄山叛乱之初 , 太原以及东受降城的人奏报安禄山造反 , 唐玄宗却认为 , 这是不喜欢安禄山的人编造的假话 , 没有相信 。直到11月15日 , 唐玄宗才相信安禄山谋反 , 之后赶紧召集大臣商量应对之策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指挥不当
开始之初 , 安禄山兵力强盛 , 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取了防御措施 , 他们准备驻守通关 , 借助地理优势和安禄山打持久战 , 而且潼关是长安的一道天然屏障 , 只要潼关不失 , 长安可确保无虑 。
【#唐玄宗#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只有三镇兵马,为何把唐玄宗打着狼狈不堪?】从结局看 , 他们这样做无疑是正确的 , 虽然封常清、高仙芝有20万兵力 , 人数不输安禄山 , 但他们的军队在战斗经验、战斗力远不及安禄山 , 和安禄山硬对硬 , 结局无外乎惨败一条 。但唐玄宗看到的只是将领的畏首不前 , 消极抗敌 , 甚至他还怀疑这些将领和安禄山勾结 , 密谋造反 , 为了消除隐患 , 他杀了潼关守将封常清、高仙芝 。
推荐阅读
- 『唐玄宗』杨贵妃有这生理缺陷,唐玄宗却乐在其中!换你能受得了吗?
- 「唐玄宗」唐朝科举舞弊,安禄山将此情况报告皇帝,结果皇帝的做法引发叛乱
- 「安禄山」此人不死,安禄山不敢反,大唐定海神针是怎么成为奸臣的?
- [唐玄宗]唐朝流行的“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到底是什么意思?
- 『杨贵妃』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缘起何因?历史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浪漫
- 『封常清』原创 封常清和高仙芝是否该死?
- 玄宗:唐玄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
- 高仙芝:安史之乱中叛军的神助攻竟然是唐玄宗李隆基?
- 『』安史之乱直接终结了唐朝的辉煌盛世,三次中兴后,仍走向了灭亡!
- 「续命」“安史之乱”转折之战:四小时斩首六万士兵,帮大唐续命了1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