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清谈』“了如指掌”说禘礼:圣人孔子为何孤掌难鸣?( 二 )
孔子真的是不知道禘礼吗?
其实 , 孔子向来以“博学好礼”著称 , 《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为儿嬉戏 , 常陈俎豆 , 设礼容 。 ”孔子小时候在玩耍时 , 就用各种祭祀时盛食物用的礼器来练习礼仪 , 后来还到过周朝的都城 , 向当时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问礼” , 他怎么会不知道“禘”这样重要的大礼呢?他只不过是看不惯 , 说了也无益 , 只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不满罢了 。
孔子一生的政治理想就是恢复周礼 。 他创立了儒家学说 , 核心主张是“仁”和“礼” 。 至于什么是“仁” , 他说得很明白:对于统治者而言 , “仁”就是“为政以德” , 用仁德来治理国家 , 统治百姓;对于普通人而言 , “仁”就是“仁者爱人” , “克己复礼为仁” , 也就是要克制和约束自己 , 恢复西周的礼仪制度 。 因为在孔子看来 , 周礼借鉴了夏礼和殷礼 , 是最丰富、最完备、最有利于天下实现大治的 。
可惜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 , 周王室衰微了 , 周天子地位动摇 , 甚至出现了“楚王问鼎”和“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事情 。 诸侯之间进行争霸和兼并战争 , 争夺土地和人民 , 社会动乱 , 礼乐崩坏 , 孔子所向往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那种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礼乐文明的社会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
本文插图
“禘”是最高规格的祭礼孔子的叹息:“觚不觚 , 觚哉!觚哉!”“禘自既灌而往者 , 吾不欲观之矣 。 ”——《论语·八佾》
【『文史清谈』“了如指掌”说禘礼:圣人孔子为何孤掌难鸣?】在孔子看来 , 没有礼乐秩序 , 一切都乱了 , 人们甚至连“禘”这样最高规格的祭礼都敷衍应付 , 装装样 , 走走秀 , 孔子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 说:“禘祭的礼 , 从第一次献酒以后 , 我就不想再往下看了 。 ”
“禘”是古代的祭祀大礼 , 分为祭拜神祗和祭拜祖宗两种 , 春秋以后 , 多用来祭拜祖宗或者先王 。 “灌”是禘礼中的第一次献酒仪式 , 主祭的人端上一爵用香草和黑黍酿成的名叫“郁鬯(chàng)”的酒奉献给祖先 , 这个“祖先”一般是由受祭祖先的长子、长孙穿上祖先的服饰 , 坐在灵前神位上来充当 , 这个象征性接受祭祀的人就叫做“尸” 。
献酒开始后,当“尸”的人要代替祖先在祭台上接受礼拜 , 闻一闻酒的香气 , 再把酒浇在地上 , 以求祖先的神明能够降临和赐福 。 “灌”礼实际上就是一个请祖先降神的仪式 , 又叫作“盥”(guàn) , 成语“尸位素餐”就是典出于此 。
既然是祭拜神祗和祖宗 , 自然虔敬是最重要的 , 所以孔子历来讲祭祀的时候要恭敬虔诚 , 做到"祭如在 , 祭神如神在 。 ”不管祭祀祖先还是祭祀神都要像祖先和神灵真在那里一样 。
可实际上 , 禘礼开始后 , 主祭者端上一爵奉献神祗的酒 , 心里就已经想着要赶快离开了 , 接下来的礼仪自然是草草应付了 。 所以孔子认为 , 这样做假应付的祭祀 , 有什么意义呢?看着只会让自己心塞 。
令孔子心塞的还不止于此 , 让他难以容忍的是 , 鲁国的权臣季氏竟然在自己的家宴上命人跳起了八佾( yí )舞!
本文插图
祭孔大典中的舞有“八佾”、“六佾”之分 。 帝王亲祭 , 舞版用八佾 , 平常祭祀 , 舞用六佾 。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八佾舞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祭祀舞蹈, 只有周天子在举行大典时才能用 。 八佾是八个人一排 , 共八排;诸候是六人一排 , 共六排 , 称六佾;诸侯以下的卿大夫 , 只能用四人一排 , 共四排 , 叫四佾 。
在孔子时代的鲁国 , 有三家权臣 , 即:孟孙、仲孙、季孙 , 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 , 所以人们称之为“三桓” , 他们实际上掌握了鲁国的政权 。
推荐阅读
- 虾扯文史|恭亲王奕?被慈禧压制一辈子,碌碌无为,他的女儿却能把慈禧压住
- 芙蓉文史|来自东方的盛宴—清代传统饮食文化为何在欧洲成为贵族风尚?
- 玲珑文史|两任宋国君主的妻子,都是寡妇,可她们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 文史砖家|清初头号大汉奸,一封奏折害死数百万汉人,后被浑身插满猪毛处死
- 文史并蒂|明朝藩王朝觐皇帝又多难?以永乐朝为例说明
- 孤雁文史|伊丽莎白一世联姻外交丨没有感情因素的婚姻背后充满各国利益关系
- 鱼羊文史|朱元璋:“成功者”,他们的光环背后是为了胜利竭尽所能!
- 文史挺有趣|加拿大“女性主义”成社会“主流”,“民族精神”是发展“动力”
- 文史茶馆2018|一般纵队有三个师,这个纵队却有四个师,师长都是谁,什么军衔
- 文史广思|以色列最鼎盛的时期是大卫王当政期间,那个时代有着怎样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