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勾栏瓦舍( 二 )

《水浒传》中的勾栏瓦舍
明万历容与堂刊本《忠义水浒传》版画《东平府误陷九纹龙》中 , 与史进对饮的李瑞兰是东平府西瓦子里的女角二对瓦舍勾栏的描写 , 《水浒》以“插翅虎枷打白秀英”一回最细致入微 , 不经意间也折射出瓦舍勾栏的若干共性来 。其一 , 商业化倾向 。 进驻瓦子勾栏的戏班子 , 逐渐形成了推销自己、吸引观众、营造气氛的方式 。 小说写到雷横“便和那李小二径到勾栏里来看 , 只见门首挂着许多金字帐额 , 旗杆吊着等身靠背” , 还说“今日秀英招牌上明写着这场话本 , 是一段风流蕴藉的格范 , 唤做《豫章城双渐赶苏卿》” 。 这里说的帐额 , 也叫阑额或牌额 , 一般是横挂在戏台正中上方 , 南宋画家朱玉在所绘《灯戏图》中屏风形的设置上画出阑额 , 上书“按京师格范舞院体诙谐” , 表明演出内容是正宗汴梁杂剧 。 元代杂剧壁画里的“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 , 也是帐额 。 靠背实际上也是一种商业性广告 , 专为演出做宣传的 。 与横挂的帐额不同 , 靠背则是竖挂的等身长的帏幔 , 一般以彩帛为底 , 绣上图案 。 元杂剧《蓝采和》描写梁园棚勾栏里作场的准备说 , “一壁将牌额题 , 一壁将靠背悬 , …… 我则待天下将我的名姓显” , 将两者功能说得很明白 。 一说 , 靠背也叫“招子”或“榜子” 。 据《青楼集》说 , “勾栏中作场 , 常写其名目 , 贴于四周遭梁上 , 任看官选拣需索” , 由此看来 , 应该就是演出的广告牌 。 上面标明戏班名称或来路 , 例如“某某散乐”之类 , 还写上名角姓名或艺名 , 另外就列出演出的剧目 。 最简单的榜子是纸做的 , 也叫作“纸榜” 。 但是 , 也有人认为 , 靠背并非招子 , 而是演出的戏服 , 而当时戏班往往把生旦戏服也作为宣传品展示出来 。《水浒传》中的勾栏瓦舍
山西洪洞元代明应王殿杂剧壁画中榜子上书“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除了帐额、靠背等实物广告 , 勾栏戏班借着演出 , 自我标榜 , 也带有广告的性质 。 宋元之际的南戏《张协状元》 , 开场白里就自诩这次要比上次演得更成功 :“前回曾演 , 汝辈搬成;这番书会 , 要夺魁名 。 ”《错立身》也是当时的南戏 , 则在演出的过程中兼带广告 , 通过戏中角色王金榜一气唱出二十九本戏文的名目 , 表明本戏班能够上演的剧目之多 。《水浒传》还交代白秀英演完一段 , 托着盘子向观众讨赏钱 , 恰巧雷横不曾带钱出来 , 白秀英当即抢白他:“官人既是来听唱 , 如何不记得带钱出来?”《南宋志传》描写大雪、小雪在南京御勾栏里表演时也说:大雪、小雪唱罢新词 , 台下子弟无不称赞 。 只见小雪持过红丝盘子 , 下台遍问众人索缠头钱 。 豪家、官家 , 各争赏赐 。而据徐渭在《南词叙录》里说:“宋人凡勾栏未出 , 一老者先出 , 夸说大意 , 以求赏 , 谓之开呵 。 ”则似乎是在入场以后演出以前收费的 。 正如《青楼集》所指出 , “内而京师 , 外而郡邑 , 皆有所谓勾栏者 , 辟优萃而隶乐 , 观者挥金与之” , 进勾栏看演出必须付钱 , 已是通行天下的规矩 。 至于是入场时付钱 , 还是演出中赏赐 , 则是无关紧要的 。 一个瓦子里往往有不止一个勾栏 , 倘若两个临近的勾栏唱相同的曲目 , 就形成所谓“对棚” 。 对棚就是对台戏 。 元代杂剧《蓝采和》说到有一支对棚作场的勾栏戏班担心:“咱咱咱 , 但去处夺利争名 。 若逢对棚 , 怎生来妆点的排场盛?”说的就是在这种演艺商业化情势下无情的市场竞争 。其二 , 专业化倾向 。 既然是花钱买享受 , 当然要求演出是高水平的 。 《水浒》点明白秀英是“东京新来打踅的行院 , 色艺双绝” , “如今见在勾栏里说唱诸般品调 , 每日有那一般打散 , 或有戏舞 , 或有吹弹 , 或有歌唱” , 展现其高超的专业水准 。 在现实中也是如此 , 瓦子捧红了一大批名角 。 仅据《东京梦华录》 , 就开列了七八十名宋徽宗崇宁、大观以来瓦肆伎艺的专业演员 , 小唱名妓李师师、杂剧女艺人丁都赛、诸宫调名家孔三传、说诨话名角张山人、说五代史专家尹常卖 , 不过是其中最著名的 , “其余不可胜数” 。 在当时为道君皇帝祝寿的两场杂剧演出中 , 一台是“诸军缴队” , 是官方的军队演艺队 , 另一台则是“露台弟子” 。 露台原指庙宇旷场等场所的露天舞台 , 后来移入瓦舍 , 则可能建起了木瓦结构的乐棚 , 但习惯上仍以“露台妓女”与“露台弟子”称呼勾栏艺人 。 著名的李师师原先就是“露台妓” 。 足见勾栏戏班的表演已经受到皇帝的青睐 , 演技可以和官方专业演员分庭抗礼 。 总之 , 宋代颇有专业班子在勾栏里演出 。当时的女艺人 , 尤其是那些万人追捧的女名优 , 已在勾栏里占据显耀的位置 , 甚至成为整个戏班的招牌 。 而班子与勾栏之间似乎也存在着一种固定互惠的演出关系 。 《西湖老人繁胜录》说 , 临安北瓦有十三座勾栏 , 经常是两座“专说史书”;有座叫小张四郎勾栏的 , 其得名缘由就是小张四郎一辈子只在北瓦占着这座勾栏“说话” , “不曾去别瓦作场” 。 这些专业化班子的演技十分出色 , 有一首诗生动摹写了南宋四川某一勾栏里夜演杂剧鬼戏的高超技艺:戏出一棚川杂剧 , 神头鬼面几多般 。夜深灯火阑珊甚 , 应是无人笑倚栏 。最后那句阴森森的诗 , 既传达了鬼戏逼真的气氛 , 也表彰了鬼戏巨大的成功 。 与此成为对照 , 那些演技低劣的戏班子在勾栏演出 , 闹不好就会被观众大喝倒彩 。 元人散曲《嗓淡行院》记载了这种场面 , “凹了也难收救:四边厢土糁 , 八下里砖” 。 连砖头土块都朝台上砸将过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