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李世民亲笔文章对司马懿作何评价?
《旧唐书 房玄龄传》在提到房玄龄编写《晋书》的时候 ,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亲自写了四篇人物评论 , “太宗自著宣、武二帝及陆机、王羲之四论” , 也就是说 , 晋宣帝、晋武帝2篇本纪和陆机、王羲之的2篇传记末尾的人物评论是李世民写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司马懿:李世民亲笔文章对司马懿作何评价?】唐太宗流传下来的文章和论述不少 , 比如《贞观政要》 , 不过很多内容为他人代笔 , 而《晋书》这四篇评论无疑是货真价实的太宗亲笔写的文章 。这是非常珍贵的史料 , 今人还能够读到也是非常荣幸的 。而且这里还涉及到千古一帝李世民对几位历史重要人物的评论 , 尤其是充满争议的晋宣帝司马懿 。
李世民在《晋书 宣帝本纪》中对司马懿的评论原文:
制曰:夫天地之大 , 黎元为本 。邦国之贵 , 元首为先 。治乱无常 , 兴亡有运 。是故五帝之上 , 居万乘以为忧;三王已来 , 处其忧而为乐 。竞智力 , 争利害 , 大小相吞 , 强弱相袭 。逮乎魏室 , 三方鼎峙 , 干戈不息 , 氛雾交飞 。宣皇以天挺之姿 , 应期佐命 , 文以缵治 , 武以棱威 。用人如在己 , 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 , 性宽绰而能容 , 和光同尘 , 与时舒卷 , 戢鳞潜翼 , 思属风云 。饰忠于已诈之心 , 延安于将危之命 。观其雄略内断 , 英猷外决 , 殄公孙于百日 , 擒孟达于盈旬 , 自以兵动若神 , 谋无再计矣 。既而拥众西举 , 与诸葛相持 。抑其甲兵 , 本无斗志 , 遗其巾帼 , 方发愤心 。杖节当门 , 雄图顿屈 , 请战千里 , 诈欲示威 。且秦蜀之人 , 勇懦非敌 , 夷险之路 , 劳逸不同 , 以此争功 , 其利可见 。而返闭军固垒 , 莫敢争锋 , 生怯实而未前 , 死疑虚而犹遁 , 良将之道 , 失在斯乎!文帝之世 , 辅翼权重 , 许昌同萧何之委 , 崇华甚霍光之寄 。当谓竭诚尽节 , 伊傅可齐 。及明帝将终 , 栋梁是属 , 受遗二主 , 佐命三朝 , 既承忍死之托 , 曾无殉生之报 。天子在外 , 内起甲兵 , 陵土未乾 , 遽相诛戮 , 贞臣之体 , 宁若此乎!尽善之方 , 以斯为惑 。夫征讨之策 , 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 , 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 , 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 , 笑奸回以定业 。古人有云:“积善三年 , 知之者少 , 为恶一日 , 闻于天下 。”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 , 而终见嗤后代 。亦犹窃钟掩耳 , 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 , 谓市中为莫睹 。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 , 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 , 则当祸人而福己 。顺理而举易为力 , 背时而动难为功 。况以未成之晋基 , 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 , 德被苍生 , 而天未启时 , 宝位犹阻 , 非可以智竞 , 不可以力争 , 虽则庆流后昆 , 而身终于北面矣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影视作品中的司马懿
李世民这篇文章内涵丰富 , 对司马懿做了全面的分析评价 。
一是肯定司马懿是文武全才 , 能够知人善任 , 宽容待人 。
二是肯定司马懿擒孟达、破公孙的谋略过人 , 建立赫赫功勋 。
三是批评司马懿在对阵诸葛亮时表现过于怯懦 , 似乎非良将之才 。
四是批评司马懿作为托孤老臣 , 却虚伪矫饰 , 走上谋反之路 。
随后总评 , 先是表达了疑惑:为什么司马懿打辽东那么智慧 , 打诸葛亮却那么懦弱 , “岂东智而西愚”?为什么一开始那么忠心辅佐曹魏 , 后来却走上篡权之路 , “何前忠而后乱”?
最后是解惑:司马懿作为三朝老臣 , 却没有做到基本的忠诚 , 其根源是只顾眼前利益 , 不顾身后之名 , 即使为司马氏建立帝业 , 最终却贻笑后世 。
推荐阅读
- 潭柘寺|北京最大的皇家寺院,康熙亲笔题写匾额,最后成了“摇钱树”
- ##原创 司马懿识人有多厉害?提拔两个大将,一个破蜀,一个灭吴
- @诸葛亮1项发明,四百年无人用,他仅用1次就帮李世民打下半壁江山
- 灭族:李世民最聪慧的儿子,被重臣陷害,临死前说出9个字,让仇人灭族
- 『』司马懿受曹叡托孤之重,与曹爽共同辅政的初期,如萧何故事的开始
- 『』玄武门事变:李世民在这次战役中成功的因素有哪些?是运气好?
- 『身体』为什么李世民年轻时身体那么棒,却在51岁的时候就死了?
- 『武则天』李治为何要在李世民忌日把武媚娘娶回家?一切都是李世民生前安排
- 李世民@十殿阎君见到李世民都礼拜,身份大有来历?看观音菩萨信中写了啥
- [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权力的反噬,千古一帝晚年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