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易』从杜甫到刘禹锡:探究唐朝诗人在相同境况中不同的命运抉择( 二 )
战乱导致的朝代更迭中 , 因人言官微并未受到屈辱的杜甫还是摆脱不了心中对国之忧 , 忿然之下写出了挽救时局、减轻百姓负担的《观安西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 将自身所见所闻衔入其中 。
若说杜甫的沉郁顿挫是在时局下的困苦挣扎 , 那么刘禹锡的风情俊趣更像是在不断被贬谪中的自我升华 。
本文插图
与杜甫不同 , 刘禹锡的年少春分得意展现的更淋漓尽致了点;起初的刘禹锡因其高涨的抱负才华得以重用 , 一举成为革新派中的风云人物 , '二王刘柳'何人不相识 , 就是在这样看似顺风顺水的仕途之路中 , 迎来了朝堂权贵的致命一击 , 八司马之案昭然若揭的恶意席卷而来 , 而至性命血色染换得贬谪远走的须臾喘息之刻 。
此番行为未能湮灭刘禹锡的抱负 , 更多的是让他对于朝堂的险恶有了更深层次上的见解;而多年后的玄都观桃花二贬才是让他决然入江湖远庙堂 。 奉诏回京的刘禹锡约上志同道合之友 , 写了一首戏赠看花诸君子被权贵巧言说与君上知 , 再贬;五年陋室铭表淡泊高雅态 , 再至故地 , 又写"前度刘郎今又来" , 再贬.....
这一生的刘禹锡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
3、 孤舟远去寻广厦
当志得意满被现实生活打击得所剩无二 , 这世道便也觉得无所容身了 。 两人在面对仕途的不顺和理想的破灭之时 , 一人寄情山水 , 一人仍是牵挂庙堂......
本文插图
对于无法挽救的时局 , 杜甫深知自身的渺小 , 而那高位之上的君主也不似当年的盛世繁华样 , 徒留辗转多地的他最终在川蜀之地当了逸客 , 但此时的他就像是范仲淹口中那般:"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他的满腹心思还是系于这乱世之中 , 蜀中漂泊的岁月如同当年困于长安般难挨 , 居于浣花草堂中不算偷得浮生半日闲;泊舟岳阳楼下 , 感念晚年多艰 , 北上不易 , 逝于江中 。
杜甫的一生都在为了这世道奔波 , 他不愿脱身离开 , 也不愿草草敷衍;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在为了心中的社稷不断的四处漂泊 , 身虽处乱世 , 心却坚 , 怅然落泪思君不得处 , 这就是杜甫 , 吟着'安得广厦千万间'的一代诗圣 。
杜甫的固执让他付出一生 , 他努力追寻的心之所向有人共情 , 他不知道的是还有另外一种存活方式 。
本文插图
当被贬的成了一种宿命的循环不停止时 , 刘禹锡欣然接受了这样的命运 。 他还是心心念念庙堂之事 , 但更多的是在此基础上超脱出来 , 晴空见白鹤 , 诗情豪气冲碧霄 , 这是刘禹锡的山水之乐 , 归于田园 , 目之所及皆是高山流水 , 这簌簌飘落的桃花像极了当年长安中的那番景色 , 一声笑谈等天明 。
刘禹锡的阔达是在岁月的磨砺中累加的 , 权贵迫害、君上不喜 , 该经历的 , 刘禹锡都一趟趟淌过来了 , 面对时局的不容 , 他反而是抽身而出 , 纵情山水乐陶陶 。
小结
杜甫和刘禹锡都是在动荡时局中苦苦挣扎的诗人 , 他们都是时代中怀才不遇到的士人形象 , 他们面对着相同的境况却做了不同的选择 , 归根结底在于他们从本质上的性格原因造就了他们不会走上相同的轨迹 。
【『卿易』从杜甫到刘禹锡:探究唐朝诗人在相同境况中不同的命运抉择】诗情可共情 , 当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各中缘故之时 , 阅一首诗更知作者心中意 , 为何相同境遇下的两人选择如此不同 , 只能慢慢细味方可知 。
推荐阅读
- 清風明月逍遥客|原创 诗圣杜甫真的是吃死的吗
- 美诗美文的世界|诗圣杜甫:平时不发火,一发火随手就写出两个千古名句;大写的服
- 清风话月明|出生于官僚家庭的他,怎么当上了诗圣
- 老王侃房|大部分人不知道,杜甫是“买房第一困难户”,看来古代买房也不易
- 一号诗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悲壮情怀今古堪诵
- 于仲通草包将军,使唐军全军覆没,杜甫为其写赞诗,颜真卿为其写神道碑
- 张若虚唐代最任性的诗人,随意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压倒李白和杜甫
- 李白李白晚年犯了什么错,为何杜甫会说:“世人皆欲杀李白”
- 漳州档案任性的刘禹锡
- 三峡长江三峡中并无巴峡,杜甫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的巴峡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