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的40年:定海神针是怎么炼成的
作者:陶旖洁数据支持:远川研究4月28日 ,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共同颁授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 表彰青年中的优秀典型和模范代表 , 中国女排队长朱婷赫然在列 。2019年9月 , 朱婷为队长的中国女排以11连胜的骄人战绩 , 夺得世界杯冠军 , 她本人第三次摘得(三大赛)MVP和最佳主攻 。 在颁奖词中 , 朱婷被称作球队的“定海神针” 。 对于整个中国女排来说 , 从1953年成立 , 到2019年拿下第五个世界杯冠军、第十个三大赛冠军 , 亦是整个中国从新生到繁荣的缩影 。那么 , 中国女排是怎样炼成的?时间回到1981年11月16日傍晚 , 全中国上下一片静悄悄 , 人们紧张地挤在黑白电视机前 , 或者在收音机前竖起耳朵 。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最后一场比赛 , 正在日本大阪举行 。 中国队面对的是卫冕冠军、东道主日本队 , 比赛已经进入了决胜的第5局 , 双方争夺白热化 。“15平!”在小分落后的关键时刻 , 主攻手郎平顶住客场压力 , 一记重扣扳平了比分 。 “16 : 15!”“17 : 15!”连续两个双人拦网 , 中国队锁定了胜利!“我们赢了!中国女排夺得了世界杯冠军!”电视机里外传出热烈的欢呼声 。当时 , 还在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读书的许家印 , 突然一把火点燃了扫地用的扫帚 , 跟个疯子似的绕着校园跑了三圈 。 他身边跟着一群同样点扫帚四处乱跑的学生们 , 一群人边跑边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是中国在三大球领域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 后来 , 只要有女排的直播 , 就是万人空巷 , 男女老少 , 不少家庭专门买了电视 , 甚至有人上街敲着脸盆奔走相告 。翌日 , 中国女排夺冠的消息占据了人民日报头版 。 国务院发去祝捷电报 , 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更是直呼:看看女排 , 想想自己 , 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向她们学习吗?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 , 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中国女排夺得第三届世界杯冠军 , 1981年38年后 , 还是在日本 , 还是在大阪 , 中国女排第5次夺得了世界杯冠军 , 这也是女排的第10个三大赛世界冠军 。 从80年代的“五连冠” , 到建国70周年的“十冠王” , 女排跌跌撞撞 , 拼过了将近40年 。中国体育界的冠军数不胜数 , 但能超越体育本身、炼就国民精神的 , 有且仅有中国女排 。 今天 , 手握10个冠军的中国女排 , “为国争光”的时代烙印已经淡化 。 女排精神闪烁出无限的智慧光芒——场上奋力搏击、勇夺第一 , 离不开场下专业的指导 , 科学的备战 , 重视对手的研究 , 以及训练方法的摸索 。40年间 , 女排精神总能让中国人热血沸腾 , 激励国人在各自领域顽强拼搏、永不言弃 。 但时代也在呼唤着不一样的女排精神:支撑女排精神的 , 是名教练的专业指导、战术优化和提供保障支持的科学团队 , 坚守专业主义、科学主义 , 方能带来一场场胜利 。01. 名师开路:站在“东洋魔女”的肩膀上在时代第一次呼唤女排精神之前 , 周总理已经开始做准备了 。1965年4月 , 日本排球教练大松博文应周恩来邀请 , 来华担任为期一个月的排球教练工作 。 为表欢迎 , 中国政府专门安排大松博文夫妻在五一劳动节和各国使节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 , 观赏五颜六色的大型礼花[1] 。 当时 , 中日两国还没有恢复邦交 , 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仇华情绪也仍然强烈 。城楼上的大松博文可能不知道 , 周恩来的办公桌上 , 就常年摆着他撰写的那本排球训练手册《跟我学》[2] 。 五年前 , 日本女排接连战胜了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劲敌 , 最终在决赛中负于苏联队屈居亚军 。1964年 , 卷土重来的日本女排成功复仇苏联 , 夺得奥运金牌 , 彻底打破了欧美对排坛的统治 。 这支球队 , 也因此获得了“东洋魔女”的称号 。当时 , 中国国内主流观点还是国人“个子矮 , 体质差 , 搞大球不行” , 乒乓球的强势似乎也印证了这种理念 。 但日本女排的战绩显然是赤裸裸的打脸 。 周恩来曾经表达过不满:“有人讲中国大球上不去 , 小球要掉下来 , 我就不相信 。 日本运动员不也矮吗?他们能做到的 , 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日本女排能异军突起成为世界排坛强队 , 大松博文是无可争议的幕后功臣 。 他结合本国球员身材矮小的特点 , 发明了滚翻垫球的加强防守动作 , 同时开创了勾手飘球、双手前臂垫球等新技术 。 勾手飘球技术甚至在男排中也广泛使用开来 , 成为排球史上男子向女子学习技术的少有例子 。而中国女排此前受到的技术指导恰恰相反 。 在“一边倒”的50年代 , 新中国男女排球队的老师是北边的老大哥苏联 , 苏联教练格罗玛佐夫就曾专门前来中国技术扶贫 , 但苏联教练的技术风格 , 自然是跟随东欧的高举高打 , 和中国球员个头小、速度快的特点正好相反 。中国女排 , 急需名师开路 。除了专门针对亚洲人的战术体系 , 大松博文在1964年第一次访华中 , 还展现了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方法 。 近乎残酷的严格要求令人瞠目结舌 , 而周总理更是发现 , 日本女排“意志排球”的训练 , 是严格从实战出发的 , 这恰好与当时解放军郭兴福教学法的“三从”(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相契合 。“明年年初再来中国吧 , 来当我们队员的教练!”1964年 , 看完日本女排训练的周恩来对大松说 。之后 , 在1965年春天短短一个月时间里 , 大松博文把这套“魔鬼”训练方法 , 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中国女排 。 他分两班训练中国女排队员 , 从中午12点到晚上10点 , 后来又延长到12点 , 甚至凌晨1点 , 队员偷偷称他为“魔鬼大松”[3] 。很多球员跟不上这种训练强度 。 “练到后来 , 我头发晕 , 眼发花 , 房子也旋转起来了 。 但我还得不停地去飞扑大松打来的球 。 他穿的是条绿色短裤 , 扣球时一动一动的 , 仿佛是两盏绿色灯笼似的 。 ”被他训练过的队员 , 回忆起来都心有余悸 。 “世界上除了那两盏朦朦胧胧的绿色灯笼和模模糊糊的白色皮球之外 , 我什么也看不见 , 仿佛连我自己也不复存在了……”“你个鬼大松 , 我跟你拼了!”一位山东姑娘实在受不了 , 瞪圆了眼睛大声骂道 。 大松虽然听不懂 , 但那双怒气冲冲的眼睛他见得太多了 。 不过在当时意识形态对立、中日战争历史的背景下 , 队员和教练的分歧很容易变成政治问题 , 最终惊动了周恩来 。在人民大会堂里 , 周恩来先和这位“魔鬼”教练谈笑风生一番 , 紧跟着话锋突然一转:“我听说大松很厉害 , 有时打骂队员 , 以后可不要这样了 。 ”大松耐心地解释 , 教训队员没有恶意 , 是“恨铁不成钢”;受了刺激才能加强意志 , 如果筋疲力尽的时候就停下来 , 到什么时候也改变不了现状 。 “我是您邀请来当教练的 , 绝不会侮辱队员 。 我只是尽全力设法使她们提高技术……要干 , 我就希望能使中国队拿到世界冠军[1] 。 ”
推荐阅读
- 从海外引种到中国的果蔬类植物
- 我在美国治痛风——颠覆全部中国概念
- 光刻机,中国能造吗?
- “签证禁令”下的中国赴美留学生:担心随时被驱逐
- 中国日报网|中建二局一公司蒙城皖新项目开展“关心儿童,阳光成长”活动
- 特朗普想借G7峰会搞“小圈子”针对中国 不得人心
- 中国新闻网|“00后”励志女孩陈雨欣:愿“一条腿也能走遍天下”
- 为什么不赞成“赤字货币化”,中国和美日不同
-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感谢一个国家
- 美大豆出口协会中国首代:中企已购入美国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