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盛于唐的谶术,究竟是什么?
引言
本文插图
谶术图
在封建王朝 , 尤其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 , 皇帝逐渐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 天人感应成为了君权的主流配置 。
统治者成为了能与“天”相联系的存在 , 而这种神秘的外衣为皇帝地位之尊贵提供思想支撑 , 为君权的合法性与实用性提供了舆论保障 。 就在皇帝披上神秘外衣的同时 , 谶纬之术也逐步崛起 , 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备受帝王追捧 , 成为了历代皇帝“正帝位、明君权”的一张王牌 。 皇帝权位的来源与合法性 , 本身就被神秘化 , 而充满了神秘色彩的谶纬之术 , 无疑是最好的配置 。
所谓谶纬之术 , 简言之就是一种经学化预言 , 主要以图谶、谶语的形式存在 , 一定时期内还伴随着童谣形式出现 。 因其具有高度的神秘色彩 , 故而在迷信盲从的封建时代具有权威性 , 被帝王所用 。
本文插图
河洛图
只不过 , 谶纬并未能从一而终 , 而是经历了起于两汉、兴于魏晋、盛于隋唐、亡于两宋的发展过程 。 而谶纬之术的发展历程中 , 最关键的节点就在唐代 。 唐代帝位的传承混乱 , 打破了以往宗法秩序 , 所以皇帝时常“用谶” 。 但盛于唐的谶术 , 以其神秘色彩和舆论普适性 , 又被割据势力和起义军所利用 。 唐代君主将谶纬之术玩弄的淋漓尽致 , 却也在谶纬之术中埋下了亡国隐患 。 唐代谶纬如“掩耳盗铃”式骗局一般 , 上演了一出黑色幽默 。
01 , 唐代“明君权、正帝位”的最佳选择古代帝位的传承 , 有一套严密的宗法体系 , 被概括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 而“子继”也规定“有嫡立嫡 , 无嫡立长”等等 , 一般而言需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 这种情况下帝位合法性不容置疑 , 所以对谶纬之术的依赖性相对较小 。 因此 , 自谶纬之术发展起来后 , 封建王朝一般首任君主会以谶纬“正名” , 如光武帝刘秀就有谶术信仰 。
本文插图
谶术信仰的光武帝
然而到了唐朝 , 嫡长子继承制全然破碎 。 李渊夺大隋天下后 , 帝位落在了次子李世民手中 , 李世民所立太子李治也非嫡长子 , 随后武则天称帝、李显兄弟先后上位一直到唐末诸帝 , 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帝位的寥寥无几 , 而且有非嫡非长却继承大统的 。 在儒家思想主导下 , 此时的皇帝必须想尽办法宣扬统治的合法性 , 故而从李渊篡夺大隋天下开始 , 唐代谶纬之术的发展便悄然步入了快车道 。
史载隋末有谶语:桃李子 , 莫浪语 , 黄鹄绕山飞 , 宛转花园里 。
隋朝末年 , 世人不知其所起的一系列谶语、童谣在坊市、田野间广为流传 , 以其神秘色彩备受统治者关注 。
本文插图
谶纬
“桃子李、莫浪语”一谶 , 是为当时流传深广影响极大的谶语 , 之所以说其影响极大是因为此谶 , 直接作用于了隋末太原留守李渊身上 。 李渊是皇亲国戚 , 又是关陇勋贵 , 地位崇高而且野心勃勃 , 在扩充武力的同时 , 给自己起兵夺位等事必须寻找舆论支持 , 而这种流传深广且极具神秘色彩的谶语 , 无疑是最佳选择 , 于是以此谶为代表的谶纬术开始扎根在唐王朝的建立过程中 。
基于此 , 一种将“桃李谶”与李渊相衔接的谶语解读 , 迅速席卷开来 。 简单来看看似牵强附会 , 实则暗藏玄机的“桃李谶解”:“桃”被解读为“陶” , 指代的是上古帝王陶唐 , 这个“唐”字众所周知 , 当时的唐国公李渊 , 后来的唐高祖李渊 。 这种解读很简练 , 意思也很明确 , 不仅暗指李渊要取代大隋建立大唐 , 同时还以上古帝王陶唐赋予了李渊救世主的身份 , 名分地位一下子确立了起来 , 这给随后李渊起兵一路打拼 , 打好了舆论基础 , 隋唐两代也在舆论上得以平稳过度 。
推荐阅读
- 【李渊】玄武门之变到底是历史必然,还是盛世前的偶然?光鲜背后都有阴影
- @隋炀帝听到李姓要当家的预言后,为何矛头没有直对李渊?
- 「」唐朝“八大开国功臣”:李渊杀三个,李世民杀四个,李治杀一个
- 『』李渊的困境:该如何面对纵横万里的突厥王朝
- 『李渊』为何说李靖敏锐的观察力差点扼杀了唐朝,令自己陷入死局呢?
- @李世民广揽天下英才,却漏掉一个人?
- [李渊]他是外国版李渊,被儿子逼迫退位后投奔敌国,带人灭了自己国家
- 『』朱元璋与李渊都是开国皇帝,为何朱元璋称太祖,李渊称高祖
- ■历史上有唐太祖这个人吗?为什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只能称为高祖
- 『』李渊起兵第二年就称帝,为何朱元璋起兵后,却要“缓称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