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号」就读不懂《论语》?,为什么说读不通《左传》

【「读写号」就读不懂《论语》?,为什么说读不通《左传》】在读《传习录》时 , 我虽然一边读原文一边对照白话文 , 字也都认识了 , 但是理解起来还是相当吃力 。 因为王阳明与学生们都是围绕着四书五经展开讨论的 , 而我只熟悉《论语》 , 读起来不得不放慢速度 。
因此 , 在没有熟悉四书五经 , 尤其《论语》之前 , 一上来就攻读《传习录》则需花费更多精力 , 走弯路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 读不懂才是致命的 , 毕竟我们不可能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去揣摩圣人的意思 。
「读写号」就读不懂《论语》?,为什么说读不通《左传》
文章图片
不过想要读懂《论语》也非易事 。 虽然《论语》在古代只是作为儿童入门读物 , 一般三四岁读完了《三字经》 , 到五六岁就读《论语》了 , 但是对于今天的成年人来说《论语》还是相当难读 , 绝不是背诵一两句「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就算读懂的 。
比如在《论语·阳货篇》里有这样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现代社会里有大男子主义的人就喜欢用这句话去打趣和嘲笑身边的女子 , 就过于断章取义了 。 即使在一些《论语》译注类书籍里 , 也在赏析部分说孔子轻视妇女 , 甚至给儒家思想扣上「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等男权主义的帽子 。
「读写号」就读不懂《论语》?,为什么说读不通《左传》
文章图片
其实这句话中的「女子」并非泛指女性 , 而是君主身边受到宠信的人;「小人」不是道德败坏的卑鄙小人 , 而是指社会地位低下的平民阶层 。 这句话还有后半部分 , 即「近之则不孙 , 远之则怨 。 」意思要跟这两类人保持一定距离 , 走得太近了容易失礼而坏了规矩;过于疏远的话 , 他们又容易记恨在心 。
倘若读通了《左传》 , 就不可能出现如此低级错误 , 也不必费劲脑筋去理解《论语》中每句话中的某个词特指什么 。 因为在《左传》里类似的词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 就如君子和小人的概念 , 出现次数过多且都是同一个意思 , 读多了都到让人厌烦的地步 。 试问 , 读通了《左传》 , 你在读《论语》时还这么费劲吗?
「读写号」就读不懂《论语》?,为什么说读不通《左传》
文章图片
我们翻开《左传》 , 满纸都是君子、小人的字眼 。 比如《襄公二十八年》的「君子有远虑 , 小人从迩」 , 意思是君子深谋远虑 , 小人则目光短浅 。 还有《襄公三十一年》的「君子务知大者远者 , 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 说的是君子应当追求远大的目标 , 不像小人那样只追求眼前的蝇头小利 。
诸如此类的句子不胜枚举 , 像《僖公二十六年》的「小人恐矣 , 君子则否」 , 《襄公九年》的「君子劳心 , 小人劳力」 , 《成公十三年》的「是故君子勤礼 , 小人尽力 , 勤礼莫如致敬 , 尽力莫如敦笃」等不一而足 。
「读写号」就读不懂《论语》?,为什么说读不通《左传》
文章图片
其中的「小人」还是原始的本意 , 指的是农夫、野人之类没有社会地位的人 。 即使到了孔子时代 , 它也还是身份上的定义 , 与道德品质无关 。 读懂了这一点 , 不仅不会闹出笑话 , 还更容易读懂《论语》 。
再举个例子 , 还是《论语·阳货篇》 。 其中有这么一句:「三年之丧 , 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 , 礼必坏;三年不为乐 , 乐必崩……」这便是「礼崩乐坏」一词的由来 。 可是我们在读《论语》时 , 只知道礼是周礼 , 却不知道孔子一心想恢复的周礼是什么 , 它是怎么变坏的 , 因为《论语》并没有提到多少 。
「读写号」就读不懂《论语》?,为什么说读不通《左传》
文章图片
而《左传》也没必要给周礼下定义 , 毕竟作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的《周礼》 , 再加上后来的《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 , 倘若追究起来就太多繁文缛节了 。 而《左传》只是给它一个评价:「礼 , 所以经国家 , 定社稷 , 序民人 , 利后嗣者也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