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张学良不抵抗的背后,有什么他自己的考虑?

1931年9月18日 , 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铁路并诬陷是东北军所为 , 以此为借口突袭沈阳北大营 。 北大营的东北军官兵先是被偷袭 , 后来接到张学良“不准抵抗 , 不准动 , 把枪放到库房里 , 挺着死 , 大家成仁 , 为国牺牲”的命令 , 竟未抵抗 。 不到半年 , 东北全境就落入日本人之手 。
后人在评价九一八事变的时候 , 多以张学良的不抵抗来批评张学良软弱 。 这并非毫无道理 , 但是作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事实上的东北最高统治者 , 张学良并非一开始就如此软弱 。 九一八事变之前 , 他在面对列强的时候也有莽撞粗暴的一面 , 却不幸踢到了铁板蒙受了损失 , 导致他后来软弱的一面发作 , 彻底向日本人妥协 。
而导致他如此软弱的是1929年发生的中东路事件 。
[张学良]张学良不抵抗的背后,有什么他自己的考虑?
文章图片

中东路事件中张学良的性格问题
与一般人心中的那个软弱的张学良不同 , 张学良其实是一个很莽撞的人 。
他刚接了他父亲的班 , 就坚持己见要改旗易帜服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 , 而不是像一个老道的政治家那样周旋于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之间;杨宇霆和他有矛盾 , 他竟然痛下杀手 , 杨宇霆甚至毫无防备;西安事变的时候 , 他就是想抓蒋介石却从不考虑后果 , 被问及抓了蒋介石该怎么办 , 他竟然脑子一热 , 说抓住了再说……这些都表明 , 他其实是个行事鲁莽的人 , 并不是那么软弱 。
在中东路事件上 , 他也体现了这一点 。
本来苏联对于北满铁路部分的权益已经有所松动 , 愿意和中国方面协调谈判此事 。 而且自从日俄战争结束后 , 南满铁路的权益被日本人占据 , 东北也遭受日本人的渗透 , 一步步到后来搞皇姑屯事件刺杀张作霖 。
[张学良]张学良不抵抗的背后,有什么他自己的考虑?
文章图片

此时中国本应联合苏联遏制日本的侵略图谋 , 张学良却置国仇家恨于不顾 , 率先挑衅潜在盟友苏联 。
张学良晚年对自己当时选择挑战苏联的解释是这样的:“那时 , 我不自量力 , 很想施展一下子” , “要想把东北的地位提高” , 真是满脑子中二情节 , 可是现实生活又不是日漫 , 这么中二会吃到教训的(然而张学良这种人吃到教训都没得到长进) 。
中东路事件中的蒋介石作用
中东路事件也有蒋介石在背后的煽风点火 。
1929年5月27日 , 张学良突然搜查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 。 到此为止 , 事态发展还没有完全恶化 。 然而蒋介石的意见是“决以强硬对苏俄” 。
1929年7月10日 , 蒋介石与张学良具体商谈中东路问题 。 蒋介石明确了他的态度就是“收回中东路权 , 以防止苏俄赤化东省”。
等到苏联在边境准备开战的时候 , 蒋介石依旧迷之自信地告诉张学良 “苏俄决不敢对我国开战” 。 然而仔细考察蒋介石的言行 , 会发现蒋介石此时的心态很是矛盾 , 一方面不向苏联示弱 , 另一方面不对苏直接交涉 , 这其实是他的买办不本色暴露 , 幻想美英等国势力介入调停 。
蒋介石力主对苏联强硬 , 其实是有他自己的小算盘的 。 这简直对他百利而无一害 。
要是这次挑衅成功 , 苏联退让 , 他无疑会获得巨大威望 , 被认为是捍卫主权的民族英雄 。
如果张学良受到损失 , 反正损失的也不是蒋介石 , 客观上削弱了张学良 , 并且得罪了苏联的张学良也会自动向蒋介石靠拢 。
[张学良]张学良不抵抗的背后,有什么他自己的考虑?
文章图片

主动挑衅苏联 , 还能扭转蒋介石在1928年济南惨案中对日本软弱妥协的印象 , 全国民族主义情绪也会从反日转向反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