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浩读史」古代西亚文明:苏美尔城邦的城邦时代


公元前2800到前2340年为"早王朝时期" , 是苏美尔文明的成熟期 。 这个时期苏美尔地区在政治上处在一种分裂的状态 , 城邦林立 , 相互征伐 , 没有一个城邦能长久称霸 , 比较强大的城邦有埃利都、乌鲁克、拉伽什、乌玛和基什等 。 早期的苏美尔城市通常是一个独立的小邦 , 其统治者有几种称呼 , 如"恩""恩希""卢伽尔"等 , 前两种都是主神代理人的头衔 , 指那些管理神庙的宗教首领 , 卢伽尔意为"大人" , 似乎原为军事首脑 。

「束浩读史」古代西亚文明:苏美尔城邦的城邦时代
本文插图

王权的起源是多元的
由此看来 , 王权的起源是相当多元的 。 城邦的统治者并非专门的制度君主 , 重大决议要经由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商议 , 前者由贵族组成 , 后者则由"成年男子"组成 。城邦之间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争夺土地、水源 , 争夺霸主地位也是出于这些基本的经济原因 。 20世纪30年代前 , 多数学者把苏美尔人与闪米特人之间的种族矛盾作为战争根源 , 现在看来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 这两个民族很早以来就共同生活在一起 , 没有因种族问题引起争执的明确证据 。

「束浩读史」古代西亚文明:苏美尔城邦的城邦时代
本文插图

在《苏美尔王表》中 , 王系一直追溯到基什的闪米特王 , 而且也没有把闪米特人建立的阿卡德王朝视为异端 。 拉伽什与温玛两个城邦之间的争执最为世人熟知 , 两国间为土地、水源发生的冲突断断续续持续了100多年 。 如今保存下来的《鹫碑》记载了温玛破坏盟约 , 越过国界 , 最终被拉伽什击败的史实 。各城邦霸主的象征是叫作"王权"的一种实物和"基什王"的头衔 。
"王权"类似"权杖""权标"或中国的"鼎" 。 反映争夺"王权"的主要文献是《苏美尔王表》 , 这个名称是当代学者给予它的 , 在古代人们按照该文献的第一句话称之为"当王权自天而降时" 。 这篇文献的主要内容就是记载"王权"转移的过程 , 通篇都是"某地城邦被击败 , 其王权转移到某地"之类的话 。 《王表》提到有10个城邦得到"王权" , 考古发现证明当时至少有几十个城邦存在 , 进一步证明"王权"象征着霸主的地位 。
"基什王"之所以成为霸主的代名词 , 一方面是因为基什确是较早兴起的城邦 , 在历史上也有过辉煌的时期 , 但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经济上的地位 , 这个时期由于河流改道 , 乌鲁克等城市失去了地理上的优越性 , 而基什则是控制作为当时生命线的幼发拉底河的最佳地点 。 所以当时国王们都争先恐后地控制基什城 , "基什王"要名副其实地统治基什这个城市 , 而不仅是一个光荣的头衔而已 。
「束浩读史」古代西亚文明:苏美尔城邦的城邦时代
本文插图

城邦中的王权和宗教势力此消彼长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 , 最初城邦中的宗教势力非常强大 , 后来世俗王权逐渐扩张 , 将神庙置于王权控制之下 。 考古发现证明 , 城市中最大的建筑在早期是神庙 , 后来则是王宫和王陵 。 这些大神庙通常位于城市的最高点 , 是最醒目的建筑 。神庙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 。 关于这个时期神庙活动的文献主要是在拉伽什首都吉尔苏发现的泥板 , 时间是公元前3千纪中期 , 即拉伽什城邦的3个统治者埃嫩塔尔兹、卢伽尔班达和乌鲁卡基那在位期间 。 首次对这些文献做系统研究的是戴美尔 。 他发现在乌鲁卡基那时期神庙拥有大量土地 , 约有4500公顷 , 还负责灌溉工程 , 又供养着大批牲畜 , 雇佣了上百名渔民 , 神庙中还有纺织作坊 。 因此有些学者认为 , 这个时期的城邦是"神庙国家" 。

「束浩读史」古代西亚文明:苏美尔城邦的城邦时代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