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吃货的基本素养,到底怎么样才算得上是吃货

我觉得喜欢吃,爱好吃只是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的懂吃。懂就是个讲究词,要求的是对食材的了解熟悉,对各种烹饪手法的了解和熟悉,知道不同国家,城市,地域饮食文化,口味习惯,并且知道区别和差异,并且可以适应这些区别差异,同时,懂吃的人应该还具备一定的食品学和营养学知识~嗯。我的理解就这些。第一次上回答,希望满意
■网友的回复
看我个人介绍。。。就是为了和那些标榜自己是“吃货”的人有所区分才这么写的。首先我觉得,除了过敏和信念问题以外,什么吃的都能接受,这是第一步。比如我,没有过敏的,自身信念是狗和保护动物不吃。这一点展开一点讲,一个人如果信念太多,比如狗不吃兔子不吃内脏不吃香菜不吃,那就不要进来瞎掺和了,当然我所说的信念导致的不吃是死都不吃。此外,比如说msl,我只能说大部分都没权力自称吃货,你的宗教限制你吃的东西了,你自己多半又有那么几样东西不吃,那就达不到我说的第一个标准了。第二,什么都吃。嗯,脑子没回档。这个说的是,虽然我有自己的爱好,但是并不是一定要每顿每天都吃喜欢的。我有很多同学,跟我说类似“不是全聚德的烤鸭你吃的下去?”、“奶茶我只认一点点。”、“都到筑地市场了不吃个寿司大?”、“今天中午我想吃杭帮菜,我不管你们都要跟我去吃杭帮菜。”会这样说的人多半没有探索之心。我和我女朋友出去吃饭,全部是尊重她的决定,我们对于食物的爱好大概有70%相同。我也遇到过一天三顿正好都是那30%的情况。但没关系,因为我愿意去发现新的食物,或是尝试在旧的食物里发现新的地方。第三,探索之心。我绝不会等到把一家吃腻了再换一家。上海每天都有新的饭店开起来,旧的饭店倒下去,很有可能有的食物错过了就是一辈子的遗憾。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必胜客刚开始推出限定的特色披萨,当时一款“枫香火鸡披萨”我记到如今,因为我没吃到(我父母离异,我妈住的地方旁边有家必胜客,我两周去一次可以吃到,推出这个披萨的那一次正好有事没吃,再下一次去我妈那儿就已经没了。)所以从那以后我没有过“草坪”,种了草的东西有机会就去吃掉。很多人来不及拔草,忙不是理由,大家忙才是理由。又不是组团打怪,为什么一定要多少人多少人才去,我就经常一个人去拔草,孤独的美食家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体验,能完全把注意力投注到吃的东西上(虽然因为吃独食一直被女朋友骂。。。)。探索之心当然还包括对于食材的探索,对于菜的做法的探索。在我看来一个不会做菜的吃货不能叫吃货,当然了,因为很多不会做菜的都标榜吃货,那我只能不要脸提一级自称饕客了。一个对食材没有研究的人,不知道黄牛肉和水牛肉有什么区别,一个对做菜不懂的人,不知道菜太咸要加糖,这样的人还跟你说“我们现在吃的是5A级的日本和牛,全中国只有上海有哦,你看这个大理石纹理多漂亮”你觉得可信吗?(对,不明白这句话错在哪里的可以不用自称任何和吃有关的称呼了)第四,先天条件。当然这跟上面的不一样不是决定性因素,只是一个辅助的因素。举例,我的味蕾很粗,大概是我认识的人里最粗的。理论上对味道的感觉应该是更敏感。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家有一次少番茄蛋汤的时候我爸不小心掉了一个辣椒进去,他是一百样做菜全用锅铲,盛汤也是。一般习惯是先用锅铲把汤里的主料盛出来一点,然后端起锅倒汤。就在一开始盛汤的时候,锅铲底下沾着之前炒土豆丝时放的辣椒。就这么在汤里“走”了一下,我喝汤的时候还是尝出来了,而家里其他人都没尝出来。这种东西是天生的,但他不妨碍你达到“吃货”的标准,只是你或许没办法成为世界顶尖美食家。顺便说一下,味觉的绝对感觉阈限是两加仑水里放一茶匙糖,我没试过,不过似乎是尝不出来,可见顶级的美食家与我这样味觉突出的人与普通人,吃东西感觉到的是三个不同的世界(此处艾特绘里奈)。大致先写这么多,想到了再补充。
■网友的回复
我认为吃货首先要会吃,懂得吃,还会评价食物的质素以及有吃的阅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