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革命文物讲述刘伯承元帅戎马生涯( 二 )


自此 , 刘伯承“军神”的威名誉满天下 。
“鲜为人知的是 , 刘帅后来右腿又受过重伤 , 被子弹打中股动脉 , 险些丧命 。 ”李从高说 。
1923年9月9日 , 时任川军第二混成旅团长的刘伯承 , 正在大足百灵湾附近的白岩脚(现大足区高升镇) , 向当地村民张树庭了解对面七星庵阵地的情况 。 突然 , 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响 , 刘伯承应声倒在血泊之中 , 这发冷枪打中了他的右腿股动脉 。
「刘伯承」革命文物讲述刘伯承元帅戎马生涯
文章图片

刘伯承在苏联求学时购买的羊毛毯子 。
刘伯承先是被送到位于内江的野战医院 , 后又转移到成都北门外的法国医院治疗 , 在院长艾毓梅的帮助下 , 刘伯承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
由于天气炎热 , 刘伯承的伤口感染后又红又肿 , 艾毓梅认为必须进行截肢手术 , 否则会危及生命 , 但刘伯承坚决不答应 。 幸运的是 ,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 刘伯承的伤奇迹般地逐渐好转 , 他还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 , 慢慢站了起来并开始走路 。
刘伯承元帅的儿子刘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 父亲身上还有弹片没有取出 , 他去世后火化 , 骨灰里都有弹片……
羊毛毯子见证苏联求学经历
“这块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羊毛毯子是刘伯承在苏联留学期间购置的 , 它见证了刘帅在苏联寒窗苦读的岁月 。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管理处文物科科长付世权指着一块印花羊毛毯子对采访人员说 。
1927年11月 , 已经35岁的刘伯承受中共中央的委派 , 与吴玉章、林伯渠等30余人一起从上海出发 , 经海参崴后横穿西伯利亚 , 来到莫斯科 , 开始了异国求学生涯 。
当时到苏联求学的中国革命者基本上分为两部分 , 一部分进入中山大学学习革命理论;包括刘伯承在内的军事指挥官 , 则进入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军事 , 学好俄语是他们需要过的第一关 。 那块羊毛毯子就是刘伯承在此学习期间购置的 。
「刘伯承」革命文物讲述刘伯承元帅戎马生涯
文章图片

跟其他同学相比 , 刘伯承年龄大、俄语基础差、口音重 。 为了尽快掌握俄语 , 他一有空就独自躲在校园一角专心练习俄语发音 。
据《刘伯承传》一书记载 , 当时的刘伯承除自备单词小本外 , 还每日必在左手手心写满生词 , 直到完全记熟后才另换新词 。 “晚上 , 同学们已熄灯就寝 , 他还独自利用走廊的灯光记单词;冬天的清晨 , 大家都还在被窝中 , 刘伯承就披着毯子 , 提前到操场朗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很快刘伯承不仅能听懂苏联教官讲课 , 还能直接阅读俄文书籍 。 1928年6月 , 他成功进入苏联最高军事学院——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 1930年 , 应组织的要求 , 刘伯承提前回国 。
「刘伯承」革命文物讲述刘伯承元帅戎马生涯
文章图片

“可以说在苏联的系统军事知识学习 , 为行伍出身的刘伯承日后指挥作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这段经历也让他意识到创办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性 。 ”付世权说 。
1950年6月 , 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 , 向中共中央递交了一份辞职信 。 信中写道:“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 最难的是干部的培养 , 而培养干部最难的又是高级干部的培养 。 我愿意辞去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行政长官的职务 , 去办一所军事学校 。 ”
1951年1月15日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正式成立 , 刘伯承出任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 , 历时7年 , 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