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叶挺独立团”:“铁军”如何才能一直铁下去
奔腾的英雄血脉
——解读第54集团军“叶挺独立团”闯关夺隘所向披靡的精神DNA
走进第54集团军“叶挺独立团”团史馆 , 犹如置身血火交迸的时光隧道——
从北伐时期威震四海的“铁军” , 到长征途中一往无前的“开路先锋”;从烽火岁月横扫顽敌如卷席的“百胜之师” , 到和平年代屡创佳绩的“陆上猛虎”……
斗转星移 , 血脉永续 。 新的历史时期 , 该团视厚重传统为起家之源、传家之宝 , 引导官兵在重温战史中汲取红色营养、在遂行任务中淬炼红色品格、在强军实践中争当红色传人 , “铁军”的精神DNA依然在新一代官兵的血液里奔流不息!
心中有信仰 , 走得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
文章图片
成立于1925年的“叶挺独立团” , 是我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 。 回首91年漫漫征程 , 团领导告诉采访人员:“心中有信仰 , 走得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 。 ”
在团史馆一隅 , 一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常使参观者泪洒衣襟:“我最大的心愿是加入中国共产党 , 作为‘铁军’一员 , 我深深懂得入党有多光荣……”这是九连战士傅皎因病离世前5天留下的绝笔 。
谈起傅皎 , 九连指导员付运红眼前总会浮现当年那一幕——自己给新兵上党课时 , 傅皎张口就问:“指导员 , 入党到底有啥好处?”
付运红讲完首任团长叶挺二次入党的故事 , 又把飞夺泸定桥的战例搬上讲台:“枪林弹雨中攀桥栏、踏铁索向对岸发起进攻的22勇士 , 全都是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 只有3人留下了名字 。 生死关头 , 他们可曾想过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这堂课在傅皎心中掀起的波澜 , 如同泸定桥下不停翻涌的滔滔河水 。 此后 , 傅皎对“铁军”战史入了迷 。 潜移默化中 , 他渐渐懂得 , 作为“铁军”传人 , 胸膛里该怀有什么样的信仰 , 血管里该流淌什么样的血液 。
文章图片
心中有信仰 , 行动更坚定 。 傅皎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时常与党员干部谈心交心 ,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 在生命最后时刻 , 他终于如愿以偿入了党 。
下连就在“飞夺泸定桥红二连”的武文斌 , 同样被先烈们铁心向党、至死不渝的精神深深打动 。 赴汶川抗震救灾时 , 武文斌昼夜奋战在最艰险的岗位上 , 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
宁可自己倒下 , 不负党的重托 。 和武文斌一样 , 在汶川救灾中 , 该团2000余名官兵冒死挺进生命孤岛 , “‘铁军’来了”成为无数受灾群众的定心丸 。
听党话、跟党走 , 攻坚克难时如此 , 需要作出牺牲奉献时也是如此 。 前些年 , 该团编制体制调整 , 全团官兵叫响“进退去留听党的” , 近半数营连干部含泪离开军营 , 无一人向组织提要求 。
迈进“铁军”门 , 就是党的人 。 一次 , 导弹连战士马晓钰外出办事 , 在街角听见有人散布“军队非党化”言论 , 马晓钰当场予以驳斥 , 其“即兴演讲”让对方哑口无言 。 返回连队 , 他又以《“军队非党化”兜售的是什么货色》为题 , 主动登台授课为战友打“防疫针” 。
团政委张东杰把马晓钰的行为归因于“信仰的力量” , 他说:人的灵魂深处一旦根植忠诚基因 , 就会化作坚守不渝的定力 , 并逐渐积淀为一种鲜明品格 。
去年盛夏 , 该团受领特殊任务 , 急需补充一批驾驶员 。 团党委决定 , 动员部分退伍兵回团 。 没想到 , 号召一发出 , 200多名退伍兵踊跃请战 , 其中七成是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