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旅游局■文化丨贵州的多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露端倪( 二 )


本文插图

沿河县出土的汉砖
2006年5月至2007年1月 , 考古工作者又开始了沿河县境内小河口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发掘 , 从那里清理出石器加工场所等遗迹 , 获得了一批陶器、骨器和200余件磨制石器 。 这些磨制石器有锛、斧、刀、凿、石网坠、纺轮和石饰品等 。 专家们认为 , 沿河遗址的发现将乌江与长江三峡地区的史前文化联系起来 , 有利于探讨长江流域文明进程中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
如果说乌江流域新石器遗址的考古发掘 , 只是初步勾勒出贵州北部、中西部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基本面貌 , 那么 , 2006年对北盘江流域5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 , 则是贵州新石器时代骄人风采的倾情展示 。
以往 , 贵州境内发现的石器时代遗址 , 九成以上都是洞穴遗址 , 北盘江流域发现的新石器遗址却处在一个缓坡土丘台地上 。 这种情况在此前的考古中是很难想象的 , 但它却吻合了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节奏 。 走出山洞 , 告别单纯的狩猎采集生活 , 通过原始的农牧业向脚下的土地索取生命能源 , 这岂非正是迈向了一个新时代 。
北盘江出土的石器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 而且数量多达7000余件 , 这些石器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特点 , 既包含贵州北盘江流域与珠江流域越文化交流的信息 , 也显示出与乌江水系新石器文化上的区别 , 极大地丰富了贵州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内涵 。
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 , 贵州省考古所联合四川大学考古系等单位在贵州威宁中水镇发掘了以鸡公山遗址、营盘山遗址、红营盘墓地和银子坛墓地为代表的古文化遗存 。 从中清理出祭祀坑、墓葬、灰坑和房址等200余处 , 获得大批陶器、石器、骨器、玉石器和青铜器等文化遗物 。 这次考古发掘出土的磨制石器很多 , 有石斧、石锛、穿孔石刀、石镰、石镞等 , 其中梯形石锛、弧壁穿孔石刀等非常有特色 。 同时出土的还有少量骨器、玉器和铜器 。 骨器主要有骨镞和骨饰;玉器主要有镯、环;铜器主要有细耳饰、有段铜锛和铜凿等 。
贵州省旅游局■文化丨贵州的多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露端倪
本文插图

鸡公山遗址远景 , 由东南向西北摄
威宁中水考古揭露出不同时期的文化类型遗存 , 使一种全新的地域性考古学文化得以问世 , 它就是2005年命名的“鸡公山文化” 。 鸡公山文化在贵州文化发展阶段上属于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器时代初期 。 因为威宁中水的考古成果意义重大 , 当之无愧地被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沿河小河口、六枝老坡底、北盘江、威宁中水等遗址的考古发掘 , 虽然比较充分地展示了贵州新石器时代的面貌 , 但贵州新石器遗址却远不止这些 。
赫章可乐遗址、毕节青场遗址、平坝飞虎山遗址、普安铜鼓山遗址等 , 都是贵州已知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
从位于乌江北源六冲河与南源三岔河上游的赫章县城出发 , 沿乌蒙山脉间云雾笼罩的公路西行74公里 , 便到达了可乐镇 。 镇东南一片高出可乐河面数十米的土丘群 , 即是遐尔闻名的可乐遗址 。 20世纪中叶以来可乐就成了一片考古热土 , 40年中这里先后进行过9次考古发掘 , 不断有令人惊叹的发现问世 。
地处偏僻的可乐,昔日曾经是一片乐土 。 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 人类在这一带的活动十分频繁 。 从当地获得的石弹丸 , 既是工具又可作武器;数以百计的残陶片虽然纹饰单调 , 种类却很可观 。 其中的两个残陶杯和两个中心穿孔的陶纺轮 , 似乎在告诉我们 , 别以为人类的羞耻之心直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才萌生出来 , 数千年前生活在可乐的古人类 , 已经掌握了用野生植物捻线织布的技术 , 告别了赤身裸体的岁月 。
贵州省旅游局■文化丨贵州的多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露端倪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