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恩成长』不想让孩子没朋友?别瞎教!来看看儿童社交指南( 二 )


文章图片
误区二:社交就是孩子有很多朋友
具体表现:孩子只有那么一两个朋友 , 是不是不正常 。
当只有一两个朋友时 , 一些孩子会感到满足 , 而另一些会觉得远远不够 。 但实际上 , 每个孩子对朋友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 而且高质量的友情也与数量无关 。 当家长们还在为孩子的朋友是多是少这个问题纠结的时候 , 不妨改变一下思维方式 , 想一想以当前的情况:”孩子快乐吗?感到孤单吗?”
如果你的孩子 , 总是只和邻居的小朋友形影不离 , 似乎没有时间留给其他的小朋友 。 这是没关系的 。 因为 , 他并不觉得孤单 。
改进思路:众多专家推荐的《朋友还是敌人?儿童社交的爱与痛》这本书中告诉我们:“孩子应该有多少个朋友?并没有什么神奇的数字能去界定 。 只要孩子没有出现沮丧或被孤立 , 父母就不必担心 。 ”
『宥恩成长』不想让孩子没朋友?别瞎教!来看看儿童社交指南
文章图片
误区三:强大的社交能力在于懂得如何分享
具体表现:让两三岁的孩子懂得如何快乐地分享他们的玩具 。
大多数三岁以下的孩子是无法做到常常与人分享的 , 甚至大多数孩子直到五岁 , 才能顺利地掌握分享这个社交技能 。 强迫儿童在三岁之前完全懂得分享 , 很可能会损害他们的自我意识形成 。
小孩子们更习惯于自己玩耍 , 即使与其他孩子一起 , 也很少合在一起玩 , 都是各玩各的 。 因此 , 一般来说三岁以下的孩子是没有真正的友情的 。 因为他们对人际关系知之甚少 , 无法与他人融入在一起 。
因此 , 觉得两三岁的孩子是“不合群的”或者“自私的”是十分荒谬的想法 。
改进思路:正确对待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 。 当一个孩子只有两三岁时 , 有必要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 , 不要强迫他们分享 。 这时候最多能做的只是引导孩子为他人着想 , 为以后学会分享出一点力 。 此外 , 三岁以下的孩子只喜欢自己玩耍也没关系 , 无需强求一定要和别的孩子在一起 。
『宥恩成长』不想让孩子没朋友?别瞎教!来看看儿童社交指南
文章图片
误区四:以成人社交标准衡量儿童社交
具体表现:当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 , 如果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 , 父母会耿耿于怀 。
例如 , 有一天 , 你的孩子哭着告诉你 , 今天小爱豆推她 , 她摔倒还流血了 。 听到这个消息 , 你会感到很气愤 , 觉得孩子受了委屈 , 不能再让孩子跟小爱豆玩了 。 然而 , 才刚过了一会儿 , 孩子又一蹦一跳的找小爱豆去了 。
当父母知道孩子的社交活动不愉快时 , 他们会比孩子感到更痛苦 。 会觉得这不公平 , 欺负人的孩子应该付出代价 , 但孩子却不这么认为 , 他们有能力做到容忍和释怀 。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使用了成人的社交标准来衡量孩子 , 但是由于孩子的情绪变化太快 , 他们可以迅速从愤怒的社交情景中恢复过来 。 但是成年人却不能 , 他们通常会一直放在心上 。
改进思路:《朋友还是敌人?儿童社交的爱与痛》中告诉我们:“对儿童施加成人世界的公平和正义是不明智的 , 这会损害孩子之间的友谊 。 ”
『宥恩成长』不想让孩子没朋友?别瞎教!来看看儿童社交指南
文章图片
误区五:性格强势的孩子不会被欺负
具体表现: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懂得抗拒 , 被别人欺负也不敢说;性格强势的孩子 , 没有人敢欺负 。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身边有这样一个男孩 。 他在家里备受宠爱 , 家人也基本管不了他 , 而且男孩也比同龄人更高、更强壮 。 所以他在幼儿园很霸气 , 总是和同学打架 , 不准这个摸玩具 , 不准那个进入游戏区域 。
老师和男孩的家长一再报告男孩的问题 , 但都没有被认真对待 。 有回男孩又咬了一个女孩的手 , 咬得挺严重 。 老师再也无法忍受了 , 要求其他孩子不要再和他一起玩和说话了 。 从那时起 , 男孩只好一人坐 , 也只能一个人玩了 , 甚至没人愿意在运动会上和他分在一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