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疆」兵团六师第一任师长的回忆:第一个机械化军垦农场——八一农场的创建

第一个机械化军垦农场——八一农场
郑云彪|
进疆不久 , 我由六军调到新疆军区后勤部工作 。 1951年秋天 , 在军区西大楼召开的群英会上 , 王震司令员见到我和甘祖昌部长 , 就把我们叫到他的办公室 , 又打电话请来了张希钦参谋长 , 一起商谈筹建军垦农场的事 。 他说:“现在全中国都解放了 , 我们坐了江山 , 不用再像南泥湾那样搞生产了 , 要办机械化大农场 。 你们看 , 是否可以在迪化郊区 , 选择一个点 , 组织一些人 , 办一个像样的农场 , 摸点经验 , 为今后大发展闯条路子” 。
当时 , 新疆的政治局势还不很稳定 , 残余的匪徒还没有肃清 , 民主改革尚未进行 , 经济上也由于缺少充足的物资和资金 , 对私人资本的干扰还难以控制 。 粮食要向私商去购买 , 商人不要人民币 , 要现大洋 。 后勤部长甘祖昌每月要乘坐飞机去北京运一趟银元来购买粮食 。
我作为部队后勤工作人员 , 对此现状心里是不好受的 。 当我听到王司令员提出要办军垦机械化农场的话 , 高兴得很 , 不等张参谋长和甘部长开口 , 就站起来说:“请司令员批准我去办这个农场 。 ”首长高兴地问我:“你自告奋勇 , 必早有打算?”于是 , 我就谈了我的一些想法:“在米泉县北的梧桐窝子 , 有一片荒地 , 土质很好 , 大致可以开垦出二三十万亩耕地 , 上游的河水如果储积起来 , 可供灌溉 。 设计规模相当于一个苏联谷物国营农场 。 那里距迪化市内五十公里 , 交通便利 , 先派些人去修个水库 , 盖点房子 , 明春开些荒地 , 边生产 , 边建设 。 我们有党的领导 , 有南泥湾的经验 , 一定可以闯出条路子来 。 ”王司令员听了兴奋地站起来说:“好!本来西北空司要调你去当后勤部长的 , 你既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 我决定把你留下 。 人可以给你调 , 干部不可能给得多 , 你们自己去培养吧!把吉普车带去 , 有问题随时可以找我 。 ”张参谋长也表示将动员司令部门以全力给予物资和人力的支援 。
第二天 , 王震同志亲自带领我们去梧桐窝子勘察定点 。 这是一片古老的冲积盆地 , 纵横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 , 有一条自流成的古老河道 , 贯穿其中 , 当地老乡叫它是老龙河 。 传说古时候在天山脚下的山洞里 , 盘踞着一条老龙 , 一天它沉睡在洞口 , 龙涎流溢 , 芳香百里 , 招来了一群蜜蜂 , 有一只顽皮的小蜜蜂居然斗胆爬进龙鼻 , 惹得老龙打了一连串喷嚏 , 口沫四溅 , 竟成一条大河 , 从山南穿过戈壁 , 一直流到北沙窝 , 后来由于天长日久 , 河道渐渐淤塞 , 变成了河床狭窄、弯弯曲曲的深沟 。 两岸土地绿草丛生 , 曾经是牛羊成群的放牧盛地 。 尽管这种传说近乎荒诞 , 但在现场勘察中 , 我们发现老龙河两岸的土地平坦、肥沃 , 王震同志越看越高兴 , 诙谐地说:“就让这条老龙给你未来的农场造福吧!”我经过初步计划 , 向王司令员汇报:第一步先调500人修建水库 , 第二步组织人员大搞副业、筹备建场资金 , 第三步规划定点 , 开荒播种 , 走这三步都需要大批干部 。 王震司令员说:“人员可以满足 , 干部怕一时难以解决 。 ”
安营扎寨创建家业
当大批人员来到农场的时候 , 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居住问题 。 梧桐窝子 , 顾名思义 , 是梧桐成林的地方 。 这种梧桐树可不是大城市街道两旁美丽整齐的法国梧桐 , 它是一种又矮又弯曲的树 , 在沙丘地带自生自灭的繁衍着 。 狐狸、黄羊和野兔喜欢在这里自由出没 , 但我们这些新来的创业者 , 却并不是一下子就那么喜欢它 , 因为 , 这里不像江南那样青山绿水 , 也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 , 摆在我们面前的到处都是一片戈壁荒野 , 当一批批人员到达农场基地 , 其中有老红军、老八路、老战士和青年知识分子、湖南、山东招来的支边青年 , 我总是带着几个负责干部欢迎他们 , 招呼说:“同志们到家了!”“到家?这哪里有什么家?”我从一张张脸部的表情中 , 猜透了他们的疑问 , 就笑哈哈地坦率地告诉他们:“咱们就要在这里白手起家了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