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揭秘抗战徐州保卫战:大捷险酿大祸

【「徐州」揭秘抗战徐州保卫战:大捷险酿大祸】很多人知道台儿庄大捷 , 但却并不知道台儿庄之战只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 , 徐州会战最后阶段就是徐州保卫战 。 而最后徐州会战是以失败告终 , 徐州也沦入敌手 , 对于这场会战 , 大部分人了解的并不多 。
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
徐州 , 古称彭城 , 位于江苏省西北部 , 地处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四省接壤地区 , 华北平原的最南端 , 长江三角洲的最北翼 , 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 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 从现代军事角度讲 , 由于又处在中国铁路南北干线津浦路(天津到浦口 , 也就是今天京沪线的前身)和东西干线陇海路(兰州到连云港)的交汇处 , 所以战略地位就格外重要 。
「徐州」揭秘抗战徐州保卫战:大捷险酿大祸
文章图片

1937年12月 , 侵华日军在华北占领了北平、天津、河北和山东 , 在华东(日军通常把华东称为华中)占领了南京后 , 日本大本营便决定南北对进打通津浦路 , 使南北两个战场连成一片 , 然后再攻取武汉 。
「徐州」揭秘抗战徐州保卫战:大捷险酿大祸
文章图片

具体来说第一步先占领徐州 , 打通南北战场的联系 , 然后第二步再沿陇海路向西夺取郑州 , 第三步就是沿平汉路向南夺取武汉 。 因为当时中国的交通情况是很落后的 , 日军的部队和物资运输就不得不依赖有限的几条铁路 , 所以日军的进攻计划中也都是将夺取铁路线作为重点 , 而作为中国铁路交通枢纽的徐州 , 自然也就是重中之重了 。 出于同样的道理 , 中国方面为了将人员和物资尽快撤往武汉和大后方 , 徐州也是关键所在 。 因此 , 围绕着徐州的大会战 , 也就很自然地发生了 。
台儿庄只是前奏
台儿庄大捷 , 包括同时期在徐州南北各战场上总共歼灭日军10000余人 , 是中国抗战以来在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 关于这场大捷的介绍已经很多 , 所以在此也就不再深入描述了 。 需要指出的是 , 台儿庄只是打击了日军南北对进徐州的北路 , 南路日军是被51军、59军阻止在了淮河一线 。 台儿庄之战也只不过是徐州会战中的一部分 , 整个会战的核心不是在台儿庄而是在徐州 , 台儿庄充其量就是前奏而已 , 徐州的得失才是真正的主题部分 。
而且台儿庄的胜利并没有改变整个会战的基本态势 , 要知道日军投入此次会战的总兵力达到了约20万人 , 台儿庄战后 , 南路日军基本完好 , 即便是遭到沉重打击的北路日军 , 其主力也依然还在 , 依然保持着对徐州南北对进的战略态势 。
「徐州」揭秘抗战徐州保卫战:大捷险酿大祸
文章图片

但是中国军队却在台儿庄大捷后 , 兴奋得有些头脑发昏 , 上到蒋介石李宗仁 , 下到普通士兵 , 都有了一种日本人不过如此的感觉 , 以至于舆论甚至出现了“速胜论”的说法 , 实在太乐观了 。
在台儿庄战役期间 , 中国最高统帅部就不断向徐州方向增调部队 , 在台儿庄战役结束后 , 更是有着乘热打铁的美好意愿 , 幻想再来一次更大规模的会战 , 一举消灭日军主力 。 正是出于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 更加积极地向徐州地区调集兵力 , 很快就在徐州周围地区集结了约50万人的重兵 , 成为自淞沪会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兵力集结 。
敌变我变果断突围
日军随即就发现中国军队正在徐州地区大规模集结 , 认为这是围歼中国军队主力的大好时机 , 马上就改变了战役计划 , 将原来攻占徐州的战役目的立即改为围歼中国军队 。 于是日军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 , 主力向西迂回 , 企图围歼徐州地区的中国军队 。
根据这一新计划 , 南路日军第9、第13师团从蚌埠分别沿北淝河、涡河西岸北进 , 至5月13日 , 攻占蒙城、永城后 , 向萧县、砀山进攻;第3师团由蚌埠向宿县进攻 。 北路日军第16师团由山东济宁渡过运河 , 至5月14日 , 先后占领郓城、单县、金乡、鱼台后 , 向丰县、砀山推进;第14师团从河南濮阳南渡黄河 , 占领菏泽、曹县后 , 直插河南兰封;同时 , 第10师团在夏镇附近渡过微山湖 , 向沛县进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