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央视:"患流感戴口罩"入了法条 执行时更需拧紧"发条"

戴口罩■央视:"患流感戴口罩"入了法条 执行时更需拧紧"发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打喷嚏掩口鼻 , 患流感戴口罩 , 公筷夹出文明 , 分餐吃出健康……4月24日 , 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 , 特别加入了与此次疫情相关的文明行为规范 , 例如要求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 , 患有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时佩戴口罩……《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
搁在以往 , 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不遮掩口鼻等行为 , 至多算不文明 , 而《条例》施行后 , 打喷嚏不掩口鼻、患流感不戴口罩在北京就是违法行为 。换言之 , 对这些行为以前是劝阻 , 或止于道德呼吁 , 而以后就有法规约束了 , 公众有义务遵守 , 无权利拒绝 。
打喷嚏掩口鼻、患流感戴口罩之所以被当作法条固化下来 , 最重要的原因是此次疫情“教”给我们的经验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迅猛 , 戴口罩、勤洗手等被誉为“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大众防护措施” 。如今 , 疫情防控形势趋于好转 , 我们有理由将好的做法传承 , 将可推广的经验上升为法条 , 富有现实意义 。
吃一堑 , 长一智 。在疫情防控中 , 我们有太多教训可汲取 , 也有太多经验可总结 。在林林总总的经验中 , 我们越发意识到 ,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惟有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 坚持常备不懈 , 将预防关口前移 , 才能避免小病酿成大疫 。其中一点就是讲究卫生 。无论打喷嚏不掩口鼻还是患流感不戴口罩等行为 , 显然都不是讲卫生的体现 。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 尽管是一个宏大的科学命题 , 但是并不抽象 , 由一项项科学严谨的制度安排和行之有效的具体落实来完成 。从这个角度看 , 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 不只是政府部门的事 , 也不只是科研人员的事 , 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参与的事 。
为此 , 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 , 患有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时佩戴口罩;患有传染病时配合相关检验、隔离治疗等措施 , 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条例》中的规定需要我们每个人遵守 。遵循这些规定 , 既是对自己负责 , 也是对他人负责 。
戴口罩■央视:"患流感戴口罩"入了法条 执行时更需拧紧"发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抗击疫情的历史中 , 人类之所以能够一次次渡过难关 , 一大原因是坚持利用科学求索答案、寻找方法 , 并注意加强自我保护 。一个例证是 , 上世纪初东北发生鼠疫 , 为阻截飞沫传播 , 避免感染病菌 , 时任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的伍连德医生发明了“伍式口罩” , 简单易戴 , 价格低廉 , 挽救了数以万计人的生命 。今天 , 作为经受现代文明洗礼的现代人 , 我们更应该意识到患流感戴口罩、打喷嚏掩口鼻等行为的必要性 , 认认真真落实《条例》中的有关规定 。
而再好的规定 , 只有贴地而行才有生命力 。有人担心 , 像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不遮掩口鼻等行为 , 该如何监督?患流感必须戴口罩 , 但如何判断当事人患没患流感?诸如此类的问题 , 尚待有关部门正视并提出有效的解决之道 。但另一方面 ,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 , 患流感戴口罩 , 其实也不难 。数月下来我们戴口罩几乎已形成“肌肉记忆” , 一天不戴仿佛缺点什么 , 这也说明好习惯贵在养成 。
【戴口罩■央视:"患流感戴口罩"入了法条 执行时更需拧紧"发条"】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这次疫情带给我们太多伤痛 , 如果我们学会自我检视 , 真正做到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 真正做到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 , 才能做到“以历史进步为补偿” 。打喷嚏掩口鼻、患流感戴口罩等行为于己有益、于人有益 , 并不难做到 。“患流感戴口罩”入了法条 , 执行时更需拧紧“发条” , 人人响应 , 人人受益 。(文丨秦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