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站】大湾区“硬联通”工程有序复工

【珠海站】大湾区“硬联通”工程有序复工
文章图片

新旧珠海站俯瞰 。 史禹 摄
核心阅读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渐广渐深 , 互联互通日新月异 。 在这个特殊的春天 , 在坚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 , 大湾区硬联通工程相继有序复工 , 到2月底3月初已基本达到满负荷运行 。
来珠海横琴创业两年的澳门人王德昌 , 最近常到完工不久的一座城轨车站走一走 。 金光闪耀的横琴两字底下 , 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垫路、铺草 。 听说这条城轨‘五一’后就要开通了 , 到时候就能从横琴直接搭城轨到珠海站 , 再转广珠城轨北上 , 起码可省半个小时 。
王德昌口中的城轨 , 就是已进入通车倒计时的珠机城际轨道一期 , 短短17公里 , 却解决了横琴到珠海这段路程的卡脖子问题 。 眼下 , 城轨二期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 未来 , 珠海站、横琴、金湾机场三点连成一线 , 澳门、横琴和广东乃至整个内地之间快捷交通将进一步得到激活 。
如今 , 粤港澳大湾区大大小小的工地再度忙了起来 。
港深、澳珠
接通织密毛细血管
紧挨着广珠城轨珠海站 , 另一座规模稍小的新珠海站已拔地而起 。 跟随中交四航局珠海公司25岁的技术主管卓一翰进入车站内部 , 采访人员发现 , 售票窗口的液晶屏滚动闪烁 , 进站闸口的三角形挡板灵敏开合 , 一切准备就绪 , 就等着开门迎客了 。 从运行的扶梯上到站台 , 可以清楚地看到3条轨道从两座车站发射出来 , 形成一个N字形 。 广州过来的旅客到达老珠海站后 , 通过地面通道直接进这里 , 快捷换乘珠机城轨到横琴 。 卓一翰说 。
项目副总工王晓说 , 珠机城轨虽然是珠海城区的轨道交通 , 却串接起了珠澳间各大快速通关口岸 。 特别是横琴自贸区建设吸引越来越多澳门居民 , 城轨的开通 , 将让他们直通澳门、内连内地的出行路径更加顺畅 。
其中 , 由中交四航局珠海公司承建的一期工程 , 虽然在春节前就已通过最后一次验收 ,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 , 还是打了项目部一个措手不及 。
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生活配套项目 , 3月20日左右终于恢复到节前300名工人在岗的规模 。 复工后 , 我们又克服了砌块等原材料供应不上等一系列难题 , 一手做好疫情防控 , 一手千方百计提高建设效率 , 力争保质保量完成收尾 。 公司总经理关秋枫说 。
作为一名武汉人 , 王晓就是珠机城轨项目艰难复工的典型个例 。 他一直都归心似箭 , 按照工地100%核酸检测的要求 , 自行做了检测 , 请公司开了接收函 , 最后却卡在了接送车辆上 。 直到4月8日 , 离汉通道恢复后 , 他才乘坐高铁回到公司 。
从珠海站南边 , 澳门和珠海交界的鸭涌河上 , 3月14日被大巴点对点接回来 , 隔离14天后重上岗位的工人林万均 , 正开动挖掘机 , 从抽干水的河床里 , 将污染的淤泥一铲铲挖出来;沿河道一路望过去 , 一条4层楼高、400多米长的廊道已初具雏形 , 更多工人站在廊道侧身的吊机里 , 忙着对外墙精加工 。
这就是我们正在建设的粤澳新通道 , 包括联检大楼及空中连廊、鸭涌河生态修复两个工程 。 未来 , 两地的行人仅靠步行 , 在广珠、珠机两条城轨的珠海站和澳门轻轨青洲站之间无缝转接 , 24小时通关量20万人次 , 可大为减轻拱北口岸的通关压力 。 中交四航局一公司项目经理叶国毅指着项目部墙上的地图告诉采访人员 。
东西两岸
又多一条大动脉
伶仃洋中、港珠澳大桥外 , 和香港岛一水之隔的牛头岛早被改造成了沟通岸海的深浅坞 。 4月12日 , 深中通道隧道工程首个钢壳沉管 , 在200台智能小车顶托下 , 从浇筑车间缓缓平移进浅坞区 , 又从浅坞区缓缓横移至深坞区 , 开始进行二次舾装 。 这标志着制约深中通道钢壳沉管预制关键技术工艺的系列卡脖子难题取得关键突破 。
大江大河冲击形成的三角洲 , 都存在入海口两岸交通的问题 。 被珠江口隔开的大湾区东西两岸 , 融合发展一直受制于跨海通道的瓶颈 。 直到港珠澳大桥的建成 , 才根本改变了大湾区的地理格局 。 而深中通道 , 一头连着湾区东岸的经济重镇深圳 , 一头挑起中山、佛山、珠海等珠西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 是港珠澳大桥之后湾区又一个重大战略项目 。 它的一响一动 , 牵动着80后香港青年张敏锐的心 。
张敏锐4年前来到中山创业 , 在深圳吸取行业最前沿的技术 , 在西岸的中山实现低成本产业化 , 企业经营得风生水起 。 美中不足的是 , 从深圳到西岸城市 , 虎门大桥是必经之路 , 也是必堵之路;后来港珠澳大桥开通 , 但大部分合作伙伴和员工都是内地人 , 无法开车上桥 。 深中通道2024年开通 , 届时两地往返车程将从2小时缩短到30分钟!
而这个集桥、岛、隧和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大型集群工程 , 所面临的世界级技术挑战也丝毫不亚于港珠澳大桥 。 巧合的是 , 成功输出深中首节钢壳沉管的牛头岛 , 正是当年为港珠澳大桥预制隧道沉管的地方 。
深中通道沉管段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大规模采用钢壳混凝土结构 , 双向八车道也是全球最长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 , 这对沉管预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中交四航局深中通道项目经理部党支部书记兰志成打趣说:可以说 , 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出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