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书籍《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这本书通过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这三个问题,将读者引入思考,去探索自己的存在的意义。
你为什来这里?
其实就是在问,我们为什么存在?当一个人弄清了自己为什么存在,就相当于定义了自己的存在的意义(Purpose For Exsting)简称PFE。
一、怎么去寻找自己的PFE1.分辨自己在做的事情是真的自己要做还是随大流,或者是为了完成别人的希望才做的。
2.找到一个地方思考问题,屏蔽掉外界的噪音,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要思考的问题上。
3.体验不同的事物,接触不同的理念,留意自己对各种事物的反应。如果遇到自己热爱的事物时,很多人都会有生理反应,比如汗毛倒竖、脊梁骨仿佛触电、喜极而泣等等。
4.每天花点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找到PFE 之后该如何实现1.知道了存在的意义之后,就会为了实现这个意义做一切想做的事,充分利用这个时代的优势去探索和迎接与PFE相关的各种事物。
2.减少花费在与PFE不相关的事情上的时间,把精力放在做与PFE相关的事情的时间,比如,如果现在22岁,每天有20分钟会用在打开浏览自己并不感兴趣的网页、抖音或者游戏上,把这些时间累积加起来,当你75岁时,你会发现你人生中有整整一年的时间花费在这些无用的东西上。如果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些不相关的事情上,等你有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你已经没有精力了。
3.当你知道你的PFE之后,立马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等到退休后。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在准备我们想做的事情,而不是直接去做,我们会拼命的工作挣钱,然后等到退休后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实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现在就可以做的,根本不用等到退休。
4.不要让他人告诉你什么东西使自己的人生更圆满,不要因为其他人或事失去对自己的命运的掌控,只有自己清楚什么东西对自己是最重要的。我们生活充斥着各种广告,而这些广告都是在传递一个信息,就是成功的人生在于你是否拥有某些东西,拥有了它,你就能走上人生的巅峰。
有的人每天工作很久,没有休息时间,有的人每天都在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内心非常空虚,他们就通过购物来补偿自己,给自己带来满足感,消费越多账单就越多,那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来支付自己的账单,我们就会产生更多的不满,就这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要自己去判断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什么东西让自己的存在更有意义,而不是让他人来控制我们的想法控制我们的生活。
你害怕死亡吗?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想到过死亡,甚至是惧怕死亡,因为我们害怕未来有一天,再也没有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就这样抱憾终身。但是那些弄清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了自己的心愿,那他们不会害怕失去做那些事情的机会,也就不会害怕死亡了。
你满足吗?
我们都以为只要当自己拥有大量的财富或者巨大的权利的的时候,自己才会满足。其实我们的满足感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那些努力实现PFE的人,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他们非常的享受自己的每一天,非常享受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满足感便随之而来。
那些把满足感寄托在物质上的人,金钱能够让他们在某一时刻逃离现实,减轻他们的压力,但那终究是暂时的,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那么便永远都感觉不到满足。
我们通常搞错了给我们带来满足感的对象,满足感是自己给予自己的,而不是寄托在其他的人、事、物上的,只有弄清楚自己的存在,并开始为这个存在意义做出实际努力后,我们便会感到满足,而这份满足会源源不断的从我们的内心向外散发,伴随我们一生。
■网友的回复
学习语言的第一句话,总是要问:你是谁?
接着就是:你从哪里来?你要去哪里?
小学生轻轻松松的回答,大学生张牙咧嘴,无法回答。
拷问灵魂的人生三问,是哲学界自古到今无解的难题。
哲学是令人头疼的学问,即学不会,又不好意思让别人知道,于是大家都不懂装懂,含糊其辞。好在,大多数人都不懂,没有人会深究你是否真懂。
日本导演北野武就曾说,说《双面北野武》晦涩难懂的,你们是怎么看懂法国导演戈达尔和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电影的?他甚至断言戈达尔被影评家称为杰作的作品,应该无人能够看懂。
那么,那些影评家看懂了吗?
就像当年流行朦胧诗、意识流,追求的就是不被人看懂。看不懂,才是杰作。
这样真的好吗?就算你天天带着《尤利西斯》,你也看不懂呀!这本书,作为拒绝社交的武器,倒是绝好的。
回到哲学中拷问灵魂的人生三问,究竟有没有人能说的明白点,让没读过什么书的大众也能恍然大悟?
不要搬出苏格拉底、柏拉图、黑格尔、康德、尼采,我太难了,不要再听哲学家天马行空的解释,能不能整点通俗易懂的?
有,只要你心中开始困惑,然后迷路,走进荒郊野岭的一个小咖啡馆,你就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约翰·史崔勒基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在辞职旅行,花9个月走了7万公里的环球之旅,回到美国自费出版了一本书:《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写自己的经历和感悟,用简单的语言和故事,带人们面对人生大问题。
没想到一年之内就变成畅销书,被翻译成了 39种语言,40多国热卖,57所美国高校指定研讨读物。成为心理自助经典,长销畅销16年,连续4年盘踞德国亚马逊年度畅销总榜。
约翰·史崔勒基在《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中,问了读者三个问题:
1、你为什么来到这里?
2、你惧怕死亡吗?
3、你满足吗?
书中说,当一个人弄清了他为什么存在,就相当于定义了自己的存在意义PFE(Purpose For Existing)。如果一个人总是做有利于实现他的PFE的活动,他就不会害怕死亡,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就会比较高。
咖啡馆的凯西讲了绿海龟的故事:绿海龟虽然游得很慢,但它懂得顺应海浪的运动,当海浪打向海岸,绿海龟就浮起来保持原地不动,当海浪向大海深处涌去,它就顺着海浪的方向使劲划水,让自己前进得更快。
绿海龟从不和海浪相争,而是利用海浪帮助自己。如果你和你想做的事不在同一个频道,你就会浪费许多精力。等你有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时,你可能已经没有力气或时间了。
约翰·史崔勒基鼓励我们,现在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不需要别人的允许或同意。他说,你不必等待退休,你完全现在就可以开始。
问题是,如果这事这么简单,为什么大家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呢?
约翰·史崔勒基的理由是:我们被大量的营销广告影响,以为我们的幸福建立在得到某种产品或服务上,比如住上豪宅,买一辆豪车,拥有钻石项链,喝82年的拉菲,诸如此类的欲望,让我们陷入了拼命赚钱、疯狂购买的怪圈,无法自拔。
于是,我们欠下房贷、车贷、各种消费贷款,不得不从事不喜欢但赚钱多的工作,作为弥补内心的失落,我们买更多的奢侈品补偿自己,比如奢侈品包包、丝巾、化妆品。
我们害怕死亡,因为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开始过自己喜欢的日子。对物质的追求越多,内心陷入的空虚越深,当你面对满屋子的衣服,却选不到一套自己喜欢的裙子,你难道不会崩溃吗?
那么,钱呢?如果没有足够的钱,我们怎么能坚持做喜欢却赚钱很少的事?
当一个人找到了符合自己生存意义的事,每一天都会做这件事,还能以此为生。然而他无法赚到很多钱,等到60岁了,发现没有攒够退休的钱,他该怎么办?
凯西说,那么他只能继续做他想做的那些事了。这是最坏的结果了!
赚钱是为了生存,生存是为了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你已经做了自己想做的事,那么你可能就不需要额外的东西来弥补内心的空虚。换句话,你的报酬就是你正在做的事。
如果一个人生下来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对所做事的热爱,会帮助他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那他失败的可能性就很小。假如他付出了努力,却没有应有的收获,他身边的人会被他的热爱所感动,自发帮助他读过难关,矫正方向。专注某一领域,就会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就算他赚不到大钱,养活自己也是错错有余了。
如果一个人,人生过半,才开始认识自己,那么他的改变就不能一蹴而就,要慢慢的一点点向喜欢的领域转向。直到他喜欢的事业,可以维持自己的生计。
即便在人生的终点,才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那也是有意义的。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什么比明明白白地死去更快乐的?
你看,人生三问,就这么解释通了,我被说服了。约翰·史崔勒基自己身处人生泥沼,奋力挣扎才想明白的道路,果然一下就说服了同样身处泥沼的我。
如果你的心中也有困惑,对于自己的人生充满疑问,你可以读一读《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凯西和迈克,在迷雾和夜色中等待你的出现,三个问题,直击灵魂深处,让你不由的自问自答:
1、我为什么来到这里?
2、我惧怕死亡吗?
3、我满足吗?
可是我怎么知道自己回答正确了?我想起一位仁波切说的话:只要你认真思考,你的心会明白你所想的是否正确。真的,读完《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你就会知道了。
■网友的回复
没有很惊艳。故事没有很吸引人,但小说本意也不是在写故事,而是借迷路到咖啡馆,和店里客人老板交流这个简单的框架在叙述自我的人生思考,只是主干道理还是比较老生常谈:放弃你不喜欢的工作,过滤掉喧嚣的广告,抛弃你压抑的人生模式,追寻你真正想要的人生,追寻真正让你快乐的东西而非广告告诉你会让你幸福满足的东西。
考虑到书中角色们都是放弃比较牛x的生活追寻了一种简单快乐的人生,所以书总体偏向于劝人出世。可能会给精神压力大,想放弃现在生活但是没有勇气的人一点点鼓励。但是,不是每天追赶dealine就一定不快落,不是清闲就一定幸福,每个人存在的意义“Purpose For Existing”取决于你最想成为的人,不是说我现阶段压力大我就应该甩手抽身,如果你的目标是社会精英,你就应该承受这样的压力。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开卷有益嘛,印象比较深的是:
绿海龟游泳,逆游时,它不会着急游动,而是只要保持不退步就行,保存实力。等顺流时,它加足马力游向前方。所以,把逆流时闷头向前,但并没有游多远,在顺流可以乘势游更远时却耗尽了体力的“我”远远抛在身后。
■网友的回复
是一本好书,书里的几个小故事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本书,但是会慎重推荐给朋友。
这本书能否发挥其价值取决于读者能否跟随书里的三个问题进行同步思考。它像咖啡馆里偶遇的人,向你抛出了三个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等着你给自己一个答案。
对疲于应付生活、对前途感到迷茫的人,这本书或可有醍醐灌顶的作用。对生活满足感比较高的人这本书就显得有些鸡肋了。
同时需要注意,这本书的侧重点是是在理想状态下如何追求个人价值,假设背景不包括家庭、父母等因素。过度依赖书里描述的状态可能会加深现实的困境,而从中汲取有用的部分对生活做出一点小改动,时间久了或许会有很意想不到的收获。
■网友的回复
真正的生活当中有很多人会说这真是太理想化的生活方式了,没人会不要已经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已经匹配的人际交往的,而且那个不稳定冒险极大的换工作手法更是让人无法苟同,那种换了档次的选择,让人很难高看你一把,会觉得你还是太年轻,太天真,没人会允许一个傻瓜比自己过得好的。这样一来,就不是有时候那么厉害了,而是在大众多元化的选择当中,这个更为稀有和小众,甚至是不起眼被人看不上的选择。
■网友的回复
刚看完,简单说下自己感受。
内容精炼,略带玄幻。
如果你已悟透生活本质,找到生活的意义,并且在努力去或已经在自在圆满地生活就不必看了。
【怎样评价书籍《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如果你还在纷扰的世间迷茫而无所得,不妨小看,也许会找到心中的答案。
推荐阅读
- 怎样看待培养爱国情怀的一些措施主要针对日本的情况
- 怎样理解网友喜欢调侃五菱的行为
- 怎样和精神世界过于丰富的自己相处
- 怎样给海贼党们安利银魂
- 我想问一个特严肃的问题!怎样拉屎不臭到自己?
- 怎样评价南非制作人(DJ)Black Coffee
- 怎样选择装修公司
- 假设人类具有灵魂,怎样安排灵魂的属性以及人死后灵魂的去向及活动会比较合理
- 该怎样劝说老公去健身
- 决定单身的人怎样给自己作详细的养老理财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