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中《钢琴家》跳动的黑白键,诠释着音乐无界限的人性光辉( 三 )
波兰舞曲这一体裁原是波兰民间一种带有歌词边唱边跳的民间舞曲 , 16世纪后在波兰贵族沙龙舞会中流行 , 演变为现在不带歌词的钢琴作品形式 。19世纪以后 , 随着波兰人民逐渐觉醒的反抗异族侵略的民族意识 , 这一音乐体裁之中融入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 从此 , 情感内涵发生变化的波兰舞曲被爱国人士用来鼓舞民族士气 , 振奋勇敢反抗者的精神 。隔空弹奏的钢琴声回响在房间 , 这是什皮尔曼心中的音乐 , 更是整个犹太民族对德国纳粹残酷屠戮的抗争 , 是犹太人民向往自由的呐喊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隔空弹奏大波兰舞曲
肖邦降E大调《华丽的大波兰舞曲》创作于他离开故乡华沙去维也纳之际 , 然而在他离开不久反俄武装大起义在华沙爆发 , 作为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 , 肖邦对祖国爆发的革命担忧而悲愤 , 他想与祖国人民并肩战斗将祖国从外国侵略者的欺辱下解救出来 , 这种情形下 , 他完成了《大波兰舞曲》的创作 。四年后 , 想帮专门为这首作品写了一个引子《平静的行板》 , 饱含波兰风格的旋律似是在回忆从前在波兰的美好时光 , 柔和静谧的音乐又如在慰藉着他思念故土的心 , 在引子稍显伤感、满是思念的旋律衬托下 , 后面的《大波兰舞曲》更彰显出肖邦以振奋的心情鼓舞着波兰人民不畏侵略、期盼着波兰重整河山 , 爱国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位于德国警察局斜对面的新公寓再一次被炸毁 , 什皮尔曼又踏上了逃亡的路途 。一天晚上 , 他途径一个房屋听到里面传来钢琴声 , 那是德国伟大钢琴家贝多芬的充满灵感、最感人的作品——《月光奏鸣曲》 , 夜色下的温柔旋律如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 , 静静泄在那偶有涟漪的湖面上 , 平静了人的心灵 。作品中蕴含人性光辉的贝多芬一定不会想当自己的后裔会在这里进行着惨无人道的侵略行为 , 真是充满了讽刺意味 。热爱音乐的什皮尔曼倾听着 , 躲在了这个房屋的阁楼中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躲在阁楼的什皮尔曼
某天入夜 , 什皮尔曼在废弃房屋中寻找开启罐头的工具 , 却遇到了一位德国军官 , 也就是那位弹奏《月光奏鸣曲》的人 。害怕的什皮尔曼不知他即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 当德国军官通过询问知道他曾是一位钢琴家之后 , 将他引入到一个有钢琴的房间 。军官揶揄中带着不相信地看着他 , 让他开始弹奏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弹奏《g小调第一叙事曲》
看着久违的钢琴 , 什皮尔曼局促不安的搓着自己的手 , 想弹而又不敢弹 。终是随着双手落下 , 庄严的齐奏响起 , 缓慢而有力的分解和弦柔和连贯 , 渐行渐弱 , 抒情的下行流动宛如一声声叹息 , 一种对现状的无力感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遥远的回忆中 。这同样是肖邦的作品——《g小调第一叙事曲》 , 处于动荡的年代 , 面对祖国的沦陷 , 肖邦受到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奇的诗歌启发创作的具有悲剧色彩的作品 , 这首诗歌描绘出了一位为光复祖国最后壮烈牺牲的老人 。
影片中虽然只弹奏了引子、呈示部和尾声 , 但建立在小调上的呈示部所营造的阴郁压抑 , 配和中低声部和弦低沉缓慢的连续弱声齐奏 , 让人感受到那内心深处的彷徨与焦虑;尾声处变得愈加急促、紧张的节奏旋律将全曲推进最后一个高潮 , 那近似疯狂般的音调、高密度的音符造成强大的戏剧性效果 , 那不仅仅是什皮尔曼的挣扎与绝望 , 更是整个犹太民族濒临绝望前撕心裂肺的呐喊与倾尽全力的反抗 。什皮尔曼的演奏触动了军官的心 , 他的目光似乎穿过狂乱跳跃的音符看到了犹太人民惨烈的抗争 , 被音乐唤起怜悯之心的军官选择了偷偷帮助什皮尔曼 , 给他送食物 , 直到波兰得到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