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不是宝,韭菜地被刨

一场资本市场“”负油价”的罕见奇观 , 让“抄底”的多头投资者一夜失魂 , “原油宝”也因此一夜成名 。一场资本市场“”负油价”的罕见奇观 , 让“抄底”的多头投资者一夜失魂 , 中国银行(3.430, -0.03,-0.87%)“原油宝”也因此一夜成名 。回顾事件经过:近来油价持续下跌 , 一些前期看多原油价格的投资者 , 通过中国银行的原油宝“抄底”投资美国原油05合约 。 然而 , 在4月20日晚 , 05合约出现史无前例的负值结算价 , 让这部分看多的投资者不但本金亏光 , 还出现反欠银行一大笔钱的情况 。此事发生后 , 市场一片哗然 。 对此 , 2020年4月22日晚间 , 中国银行发布公告 , 其中有几点重要信息:一是“原油宝”挂钩境外原油期货交易 , 办理需提交100%保证金 , 不允许杠杆交易 。二是明确了交易截止时间为北京时间4月20日22点 。三是结算价参考CME期货交易所 , CME期货交易所按北京时间凌晨2点28分至2点30分的均价计算当日结算价(彼时正好是油价暴跌最大时段 , 结算价-37.62美元/桶) 。四是解释了原油宝产品只有市场价格为负时 , 多头头寸才会触发强制平仓 。原油不是宝,韭菜地被刨
对小白投资者来说 , 上述公告内容似乎并没有解决核心疑问 。1、中行原油宝到底是如何与CME原油期货挂钩的?从中行原油宝产品说明来看 , 原油宝事实上只是对标国际期货价格的一个投资交易产品 , 并不是实盘交易 。原油不是宝,韭菜地被刨
这相当于中行自己开了一个虚拟盘 , 投资者在其虚拟盘交易 , 而中国银行自己在CME交易所做实盘交易 ,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 , 两者关系只是“挂钩”!中行在公告中说 , 用户购买原油宝是没有杠杆的 , 但是期货先天具有杠杆效应 , 中行在CME交易做实盘可是有杠杆的 。 那客户在虚拟盘上购买了原油期货合约 , 中国银行如何在CME进行实盘交易?原油宝具体又如何与CME原油期货挂钩?我们不得而知 , 恐怕只有中行自己知道 。不过 , 从目前情况来看 , 在虚拟盘中 , 中行是做市商 , 为了对冲风险 , 中行又去了CME交易所实盘期货上交易 。 虚拟盘上中国客户开了100个多单 , 中国银行可以在外盘实盘也开100个多单做完全对冲 。然后 , 中国银行发现最后交易日(北京时间4月20日22点)太接近交割日了 , 发现虚拟盘中要结算的时候 , 实盘上找不到对手方 , 因此实盘上价格被打穿 。重要的是 , 中国银行在实盘上找不到对手方和中行客户在虚拟盘操作 , 完全就是两个盘 。 你把实盘上自己的操作失误 , 让虚拟盘上的客户来承担 , 这合理吗?这是两个不一样的市场 , 就算按照中行公告中“只有市场价格为负时 , 多头头寸才会触发强制平仓”的说法 , 那么当价格跌为0时 , 虚拟盘的多头客户承担的损失也仅限于保证金的100%(即最多就是本金全亏) 。 至于实盘对冲操作导致的负数结算 , 那应该是中国银行自己的事 。2、中行说交易权在用户手里 中行无权替用户提前移仓或平仓?在产品设计上 , 中行称完全对接了NYMEX(纽约商品交易所)对于美国原油各个月份的最后交易日的规定 。 从逻辑上 , 这种设计实际上更能与国际油价市场无缝对接 , 使得投资者在美国原油到期前 , 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何时移仓 。 而中行无权替用户提前移仓或者平仓 。这个说法貌似很合理 , 但这是针对成熟的投资者 。成熟的期货投资者都知道 , 每一个期货品种临近交割日 , 都会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 因为合约末期 , 市场上已很难找到对手方 , 交易深度已经非常低 , 所有人基本早已移仓到新的主力合约了 。 有几个会拖到最后还在那里交易的?对比工商银行(5.050, -0.02, -0.39%)、建设银行(6.200, -0.01, -0.16%)等金融机构 , 它们选择提早结束交易 , 就是因为认识到合约末期不可预见性的风险 。 而对于不进行实物交割的客户而言 , 提前移仓换月是行业通行规则 , 就连全球最大的石油ETF基金USO等也都选择了提前移仓 。所以 , 从产品的设计而言 , 中行将最后交易日设定在临近交割日 , 就算这次不出事 , 原油宝也迟早难逃悲惨的命运 。此外 , 早在4月8日 , CME就曾发出了主要能源产品价格可能为负的通告函 。 在4月15日 , CME交易所再次发布测试公告称 , 可能出现零或者负价情况 , 而CME的所有交易和清算系统将继续正常运行 。这表明负价格的出现并非无踪可寻的黑天鹅事件 , CME已经预见到可能出现的负油价 。 但中国银行似乎忽略了这个至关重要的消息 。要知道 , 大多投资者愿意做多 , 是因为最大亏损限定为本金 。 在公告中 , 中国银行也明确为非杠杆交易 , 杠杆交易常规理解是同时放大收益和风险 , 也就是既有可能获得数倍本金的回报 , 也有可能亏损数倍本金发生倒欠 。那非杠杆交易就应该理解为“损失以本金为界” , 最多就是亏为0 。而CME的规则改变后 , 价格一旦可以为负数 , 则原有的最大亏损额为本金的预设条件就被打破了 。 夸张一点说 , 投资者面临的可能是无限放大的亏损 。 而恰恰中行在合同、协议中 , 也从没有定义过价格为负怎么处理?这次结算价只是按跌到的-37.62美元算 , 如果是跌至-100美元?-500美元呢?又会怎么处理?穿仓后的损失谁又能负担的起?一边是游戏规则都已经彻底被改 , 客户产品的风险等级陡然提升 , 面对这样的巨变 , 在以前的游戏规则下签订的客户风险等协议 , 显然已经不再适用 , 中国银行理应通知自己的投资者 , 采取非常时刻的非常措施 。 但中行却还死守着不到最后交易日 , 中行无权替用户提前移仓或者平仓的规则 。退一步来说 , CME合约的修改固然存在突然性 , 但是中国银行作为做市商 , 并没发挥其风险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 完全没有意识到合约修改导致的价格约束条件变化 , 对客户产品风险的影响 。也完全没有以客户为中心 , 似乎忘掉了身为资产10万亿的大行服务于人民的初心 。 最后 , 就算通过法律手段让投资者认赔补钱 , 但最终的结果 , 无非是赢了官司 , 输掉人心 。3、交易时间中行交易员“睡觉”去了?前面公告提到 , 4月20日22点是交易的最后截止时间 。 当时05合约的价格还在11美元/桶波动 , 在此之后才开始了暴跌 , 直至跌至负值 。 在这段时间 , 绝大部分客户已酣然入梦 , 就算有盯盘的也是无事无补 。中行公告显示 , 合约结算价参考期货交易所公布的当日结算价 。 而期货交易所是按照北京时间凌晨2点28分至2点30分的均价计算当日结算价 。普通人理解的期货结算价可能是用某个交易时段的加权平均价 。 但问题就在于 , 4月20日22点之后 , 客户的交易已经被终止 , 但结算价却采用了另外一个完全超过交易时段的价格来结算 。 此时 , 不管是暴涨还是暴跌 , 客户已经完全失去了规避风险的能力(就是客户已无法在中行虚拟盘交易 , 但中行还可以在外盘继续交易) 。举个简单的例子 , A股市场的交易截止时间是下午3点 , 如果人为规定张三的交易时间只能截至到下午2点 , 而其他人仍然可以继续正常交易 。 但是 , 3点收盘后 , 所有人的(包括张三)结算价格按照下午3点的收盘价格来定 , 这对张三公平吗?中行在公告中指出 , 在跌到负价格前 , 多头头寸不存在强平制度 , 而跌至负价格是发生在22:00后 , 中行不再盯市、强平 。 即持有多单未平仓的投资者依旧需要以-37.63美元的结算价来执行 。也就是说 , “在跌到负价格前 , 多头头寸不会被强平” , 那么跌到0元的时候为什么中行不给平仓?中行给出的理由是晚上10点以后“不再盯市、强平”!换句话说就是 , 我们没有平仓的原因是“下班了 , 交易员去睡觉了” 。 这样的理由竟然出自一个资产10万亿、世界500强排名44位的银行之后 , 这也难免让投资者心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