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走低,印度出台了这则奇葩“投资限制令”
2019-2020财年三季度 , 印度GDP增速已降至7年最低的4.7% 。 在此情况下还采取“定向限制”措施 , 难免备受质疑 。4月17日 , 印度工业和国内贸易促进局(DPIIT)发布了一份被称作“针对性投资限制”的行政命令 。这项新投资限制的内容十分特别 , 规定自即日起 , 所有“与印度有陆地接壤国家”对印直接投资 , 必须经由印度联邦政府的审批 , 即便变更现有外国投资在印企业所有权 , 也需要得到印度联邦政府的批准 。这项行政命令被普遍认为“就是冲着中国投资去的” 。奇葩的“定向限制”在全球化的今天 , 除非加入某个国际组织或贸易联盟必须遵循某些相应条款 , 或履行国际禁运、制裁义务 , 这种“定向限制”式的投资规则调整 , 在官方白纸黑字上的“游戏规则”中确实已很少见 。即便事实上有限制 , 也通常采取“玻璃天花板”的“潜规则”:要么表面上一无限制 , 实际上有所取舍 , 要么出台一纸表面上“一视同仁”的广谱性限制规则 , 但在具体执行时“看人下菜碟” 。正因如此 , 这则新限制一经宣布 , 不仅相关国家感到惊讶 , 就连许多印度国内的评论也觉得莫名其妙 。“奇葩”在哪里?“与印度有陆地接壤的国家”只有中国、巴基斯坦、缅甸、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六个(若算上已被并入的锡金则是七个) , 其中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因历史遗留问题 , 实际上已经被重重限制 。而缅甸、尼泊尔和不丹则几乎不具备海外直投能力 。 也就是说 , 这是一则不直接点名 , 但实际上为中国量身定制的“明规则” 。对此中国驻印度使馆新闻发言人嵇蓉4月20日发表声明 , 指出此举系“针对特定国家投资者增设障碍 , 违背WTO非歧视性原则 , 与贸易及投资自由化大方向背道而驰” 。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声明截图 。4月23日 , 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在例行网上新闻发布会上回答相关问题时也表示 , 注意到印方修改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有关情况 , “中方已通过外交渠道 , 请印方予以澄清” 。印度对外国投资的“吞吞吐吐”事实上 , 自独立以来 , 印度对外资的政策就“吞吞吐吐” , 存在许多其他国家罕见的“小气候” 。1948年是印度独立的年份 , 当年尼赫鲁政府通过的《工业政策决议》规定“印度在外资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方面要起决定作用” , 导致外资纷纷撤逃 , 见势不妙的尼赫鲁翌年4月发表“一视同仁”讲话 , 对外资进行安抚 , 但随后印度又通过大规模国有化 , 造成了许多外资企业的巨大损失 。1973年 , 印度通过《外汇管理法》 , 规定外资持股比例一律不得过40% 。 但随后又宣布“经联邦政府特批者例外” 。莫迪上台后 , 于2018年1月取消了外国资本对印度本土零售业的持股比例限制 , 2019年8月又将放宽适用范围扩大到制造业 , 并将原本规定“外资零售商每年印度国内采购比重不低于30%” , 放宽至“五年总比例不低于30%” 。
▲莫迪与特朗普 。 图/新京报网尽管如此 , 印度多达16大类的经济产业类别 , 仍然是外资的“禁地” , 且各种混乱的全国性、地方性“土政策” , 低下的效率和糟糕的行政管理、组织协调能力 , 也在不断煎熬着外国投资者的意志力 。具体到对中国 , 限制令自然更多 。一方面 , 莫迪上任后多次在台面上大谈“中印合作” , 也做了一些“欢迎投资”的姿态;另一方面 , 印度在“一带一路”倡议上的“磨洋工” , 在诸如手机等产品贸易、合作上的设下种种限制 , 在棉花、铁矿石等产品上则设立了“准入”、“准出”限制 。当心是给自己使绊素来对莫迪政府政策持鼓励立场的《印度斯坦时报》 , 在谈及此次新鲜出炉的“定向限制”规则时也坦率指出 , 外国资本对印度经济的成功至关重要 。 言下之意 , 此时此刻推出这样刺眼的政策调整 , 未必合乎时宜 。去年莫迪推出“外资准入放宽” , 是针对当年2季度印度GDP增速降至6年最低的5% , 和本国刺激手段耗尽的现实 , 所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 然而这一切并未收到明显效果 。2018-2019财年GDP增速经各种“花式涂改” , 也只勉强弄到5.3% , 而刚刚公布的2019-2020财年三季度 , 印度GDP增速已降至7年最低的4.7%——这还是印度全面推开新冠疫情应对措施前的情形 。在此情况下还要给全球经济表现最好的大经济体之一中国采取“定向限制”措施 , 也难怪连本国媒体都啧有烦言了 。问题在于 , 中国究竟有多大胃口去“机会主义收购”印度企业?正如许多国际观察家所指出的 , 中国大多数海外并购或意在获取自身暂不具备的技术、产能 , 或意在获得自身缺乏而当地特有的资源 , 而印度企业恰缺乏这两大“并购买点” , 只剩下“人口多 , 市场潜力可观”这为数不多的理由 。而这一理由又恰被其税收、政策、行政管理、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的短板 , 和令人瞠目的16大类“禁止通行”类别所抵消 , 这不仅是中国也是许多其他国家投资者对印度投资环境又爱又恨、对投资印度犹豫不决的关键所在 。简单说 , 印度缺乏对中国投资者和资金的足够吸引力 , 也缺乏调升中国买家胃口的“硬货” 。 在此关键时刻不思通过政策调整增加吸引力 , 却反其道而行之 , 恐怕要当心是否会绊自己一溜跟头 。“印度式逻辑”并非孤例:3月29日 , 澳大利亚就宣布 , 将外资收购审查门槛从12亿澳元降至零 , 负责审查海外收购要约的外国投资审核委员会(FIRB) , 还拟将针对现有申请者和新申请者收购要约的审核期限从30天延长至6个月 。有评论家称 , 澳大利亚这是唯恐外国资本趁乱收购其濒临破产的维珍航空等“优质资产” 。 这恐怕同样是多心了 。 此时此刻 , 还是多想想本国陷入困境的企业、资产和经济怎么办更现实 。过多设限 , 到头来很可能成了给自己使绊子 。
推荐阅读
- 鱼妈vlog|四川有个县,先后由乐山、眉山管辖,人口19万,GDP超87亿
- 谁说女子不如男?
- 6亿人月收入千元的背后是国民收入在GDP中占比过低
- 未来几十年最好?香港预估一季度GDP同比仅增0.5%
- IMF原副总裁朱民:中国GDP今年3%以上,明年8%起
- 中美经济增速差距引起热议
- 红星新闻 成都人均GDP首次突破10万元 今年将实施重点项目1000个
- 福建GDP总量首超台湾,台媒怎么看?
- 曾飞时评:GDP之争或创新结构之争?
- 台湾人均GDP高,为什么生活质量比不上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