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游千年古镇震泽,探秘丝绸文化,原来“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句千年的美丽错误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游千年古镇震泽 , 探秘丝绸文化 , 原来“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句千年的美丽错误
丝绸 , 是中国特有的纺织品 , 它软软的滑滑的 , 手感细腻、有飘逸感 , 穿着透气性强不感闷热 , 因此备受爱美的女性喜爱 。 二千多年前 , 当它第一次穿上西方的贵妇们身上时 , 就成为风靡西方的最高贵奢饰品 。 从此 , 这一备受青睐的纺织品成为了一种高贵和身份的象征 , 成千上万驮着丝绸的商队从长安出发 , 踏遍欧洲和南亚 , 由此走出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 , 丝绸文化令人刮目相看 , 那些盛产丝绸的地方成为了富庶之地 。 位于江浙沪三省交汇地的千年古镇震泽就是富甲一方的丝绸之乡 。
『春蚕』游千年古镇震泽,探秘丝绸文化,原来“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句千年的美丽错误
本文插图

人们对新事物都有一个从了解到喜爱的过程 , 丝绸虽然历史悠久 , 但是对于北方人来说还是个空白点 , 尽管东北也有养蚕的 , 但是柞树蚕和江南的桑蚕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 游千年水乡古镇震泽 , 走入中国丝绸之乡 , 不仅可以选购特色丝绸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 , 还能走进养蚕人家看到桑蚕的一生演变 , 从而增进对丝绸文化源头的了解 , 更多了一份神秘感 。
『春蚕』游千年古镇震泽,探秘丝绸文化,原来“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句千年的美丽错误
本文插图

作为中国的丝绸之乡 , 震泽古镇始终把弘扬、传承、发展丝绸文化作为千年古镇的文化旅游品牌来打造 。 致力于让游人从了解古镇的历史风貌 , 到了解中国丝绸文化 , 打造出更多的丝绸文创产品 , 从而达到弘扬古镇和丝绸并举的目标 。
『春蚕』游千年古镇震泽,探秘丝绸文化,原来“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句千年的美丽错误
本文插图

震泽古镇的蚕桑文化园就是一座丝绸产学研的基地 , 它位于古镇外的谢庄滨 , 只有3公里车程 , 这里不仅有详实的图文和多维空间展示 , 更有各个阶段鲜活的蚕宝宝可与你零距离的对视 , 从毛茸茸的虫体 , 到青白色的虫体 , 再到成茧的过程 ,不知你能否喜欢上可爱至极的蚕宝宝们 。 如果你能与它们确认过眼神 , 就会从中体会到春蚕的伟大 , 它是圣洁之物 。
『春蚕』游千年古镇震泽,探秘丝绸文化,原来“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句千年的美丽错误
本文插图

很多文人把老师比喻为春蚕 , 老师们不辞辛苦教书育人 , 把自己的文化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学生们 , 不图任何回报 , 就像春蚕一样 , 只有奉献 。
『春蚕』游千年古镇震泽,探秘丝绸文化,原来“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句千年的美丽错误
本文插图

而被更多人熟悉的则是李商隐的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 , 这是一句流传千年的诗句 , 它借助春蚕的无私隐喻爱情的相思 , 以丝为双关语 , 表达“思”的本意 。 比喻情深谊长 , 至死不渝 。 我对春蚕的了解就停留在春蚕吐丝到死丝才会没有 。
『春蚕』游千年古镇震泽,探秘丝绸文化,原来“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句千年的美丽错误
本文插图

走进文化园 , 犹如走进了神秘的殿堂 , 我对任何有关春蚕的成长都充满了好奇 , 尤其是它的成长轨迹 , 从生到死 , 从吐丝到锐变成蛾 。 当园内的技术人员向我们一一详细解答后 , 感觉自己真的可以与蚕宝宝们确认眼神了 , 春蚕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无私 。
『春蚕』游千年古镇震泽,探秘丝绸文化,原来“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句千年的美丽错误
本文插图

蚕是一种完全变态的鳞翅目昆虫 , 它的一个世代须经过卵、幼虫、蛹、蛾四个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 形成一个循环 , 然后周而复始 。 春蚕就是春季饲养的蚕 。
春蚕是从哪儿来的?第一步:从卵而来 。 蚕卵看上去很像细粒芝麻 , 宽约1毫米 , 厚约0.5毫米 。 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 , 重约1克 。 蚕卵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 , 经1~2天变为赤豆色 , 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 , 便不再发生变化 , 称为固定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