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杂论】 对仗是律诗的硬核
【布衣杂论】 对仗是律诗的硬核我们知道 , 对仗就是一种对应 , 或者正面对应 , 或者反面对应 , 或者正反对应 , 或者上下对应 , 以此类推 。 之于诗 , 它就是一种上下左右对称的关系和格式 , 被称之谓“律诗” 。 这就是说 , 诗中不管五律或七律 , 都必须要遵循对仗的要求 , 这与词牌对词的要求是同一个道理 。 因此 , 从这一意义上观照 , 对仗应是律诗的硬核 。其具体内容和要求 , 就是句法上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 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 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 。 形象一些 , 就是名词对名词 , 如“海”对“山”、“地”对“天”;动词对动词 , 如“走”对“奔”、“洒”对“飘”;形容词对形容词 , 如“壮丽”对“峥嵘”、“衰败”对“繁荣”等等 。 而且 , 对仗中最关键的 , 应该是平仄相对 , 它必须是“仄起平收” , 即上一句的尾句是仄声 , 下一句的尾句就必须是平声 。 正因此 , 从古至今 , 所有的律诗均是平声韵 , 如用仄声 , 就势必是“平起仄收”了 , 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无法更改的规范 。 上面例举的那几组对应 , 就是较为标准的“仄起平收”的对应 。那么 , 律诗中的对仗是不是句句都要相对应呢?显然不是 。 它八段诗句中 , 只要求第三段对应第四段 , 第五段对应第六段 , 其它段则可有可无 。 在平仄和韵的要求上 , 则应是:“一、三、五、七(仄、仄、仄、仄)”为仄声 , “二、四、六、八(平、平、平、平)”为平声 。 其中那个“一” , 根据律诗的分类 , 也可“平”可“仄” , 不过“仄起平收”还是最为规范 。然而 , 对仗的要求再严格、再工整 , 也只能是具有一种相对的意义 , 绝对意义上的严格和工整是不存在的 。 因为 , 这里面牵涉到单音词、双音词、合成词的组合、排列、运用的问题 。 有的句式单音词相对 , 双音词又不相对 , 反之 , 双音词相对单音词又不相对 , 再者若单音词双音词均相对 , 合成词又不相对等等 。 比如 , 杜甫的《七律 . 登高》 , 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对仗 , 应该说是千古名句 , 其工整或许是不容置疑的 , 不过细究一下 , 仍然是相对意义上的工整 。 其中 , “无边”对“不尽” , 是壮语或形容词相对;“萧萧”对“滚滚” , 是形容词或动词相对;“上”与“下”是名词或动词相对;这无疑是相当工整的 。 然而“落木”对“长江” , 就成了动词或形容词对名词 , 这从双音词对仗看怎样也说不上工整 , 但如若从“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这一词组的对仗上看 , 词义上又似无不可 。 再如毛泽东的“长征” , 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除“金沙”对“大渡” , “暖”对“寒”工整外 , 其它“水拍”对“桥横” , “云崖”对“铁索” , 从词性上推敲都说不上工整 , 但其整个合成句却相当的工整 。 以上仅在说明 , 一切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 绝对意义上的工整或许有 , 但恐怕也是发中丝毫 , 不具有普遍的意义 。 当然 , 作为律诗 , 还是尽量力求相对意义上的工整对仗为好 。所谓对仗 , 就是指一种呼应关系 , 相对这种呼应 , 就是声韵中的抑扬顿挫 , 上下起伏 。 一般意义上 , 平表强 , 仄表弱 , 所以弱起的句式 , 基本上应该落在强收的句式上 ,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的“下” , 就落在了“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来”上 , 正是这种仄声和平声的呼应关系 , 才形成为对仗关系 。 当然 , 对仗远非如此简单 , 除了上下句式的平仄对仗 , 它还要求名词与名词相对;动词与动词相对;数词与数词相对等等 。 其中 , 句式如若形成为词组 , 又必须相同的词组与相同的词组相对 , 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五岭逶迤” , 就是地名词带形容词的词组 , 其对应的是“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乌蒙磅礴” , 同属地名词带形容词 , 而且“腾”对“走” , 动词对对动词 , 更是了了分明 。 这种对仗 , 就具有教科书的意义 。对仗中还存在着犯忌讳的问题 。应该说 , 所谓犯忌讳 , 就是指一种警示 , 即警示你在对仗的时候 , 切记不要犯“摞眼” 。 所谓“摞眼” , 意即一种重叠或者说重复 。 它主要是指颔联与颈联之间的对仗 , 相同相近的词、词组不能处在同一个位置上 。 如颔联的起句是名词带动词的词组 , 颈联的起句就须避免名词带动词的词组 , 再如颔联中有某一处位置上是动词 , 颈联中相同的位置上就不能出现动词 。 此外 , 还存在犯“合掌”“尾三平”(即尾句“平平平”)、“尾三仄”(即尾句“仄仄仄”)、合掌(即对仗词义或词性重合)、“犯孤平”(即一句中前后两个仄声字之间夹一个平声字)等禁忌问 。 不过归根结底 , 诗是一种艺术而不是技术 。 撑握好技术 , 是为了表达好艺术 。 至于艺术问题 , 每个人的感受及至感悟千差万别 , 它属于情感而不是格式 , 任何时候都不会囿于一体 , 定于一尊 。 它可以大到壁立千仞 , 小可以小到“无” , 全靠个人的慧根和悟性去把控 。为了使大家对对仗有深入的认识以及进一步地撑握 , 不妨把对仗的要求和口诀摘抄如下:天对地 , 雨对风 , 大陆对长空 。 山花对海树 , 赤日对苍穹 。 雷隐隐 , 雾蒙蒙 。 日下对天中 。 风高秋月白 , 雨霁晚霞红 。河对汉 , 绿对红 。 雨伯对雷公 。 烟楼对雪洞 , 月殿对天宫 。 过天星似箭 , 吐魂月如弓 。 驿旅客逢梅子雨 , 池亭人挹荷花风 。 茅店村前 , 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 , 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 , 华对嵩 。 四岳对三公 。 宫花对禁柳 , 塞雁对江龙 。 清暑殿 , 广寒宫 。 拾翠对题红 。 庄周梦化蝶 , 吕望兆飞熊 。 鹤舞楼头 , 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 , 紫萧吹断美人风 。顺此 , 再附上律诗的相关格式 。 所谓的格律 , 其实就是指格式 。律诗有四种标准格式 :【五律】一、仄起仄收式(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二、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三、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四、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七律】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 , 也有四种常见格式 。一、仄起仄收式(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 也谓之“仄仄脚”: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 也谓之“仄平脚”: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 也谓之“平仄脚”: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也谓之“平平脚”: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 , 即是律诗的格式 , 不管“五律”或“七律” , 不管律诗的内容千变万化 , 都始终限于其四种格式之中 。 当然 , 这是指的“标准格式” , 即不含“中平”和“中仄” 。 事实上 , 人们所说的任何一句话 , 其最后两字也同样被限制在这四种格式之中 , 如:“我喜欢读你的文章” , 其“文章”二字就属“平平脚”;再如:“文章千古事” , 其“古事”二字就属“仄仄脚” 。 其它均可以此类推 。 当然 , 这是题外话 , 就此带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