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寻书: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四 )
2月17日 , 贵州医护人员买了个三层大蛋糕 , 给方舱里的患者过集体生日 。 吕文鹏也唱起生日歌 , 他吃到蛋糕时差点儿哭了 , 在微博上记录:“很甜” 。 如今吕文鹏已出院和家人相聚 。
文章图片
武汉图书馆汤湖分馆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建设的汤湖微书房 , 图为在方舱的医务工作者借阅图书 。 (受访者供图/图)
3
医护:包里永远有书
护士长张云已完成援汉工作 , 回到贵州隔离 。 2020年元宵节当晚 , 张云接到援助武汉的通知时 , 正和父母一起吃饭 。 她告诉二老:“这是陪你们吃的最后一顿饭 , 明天我就要去武汉了 。 ”7岁的儿子哭着问:“妈妈你为什么要出去?你在家里和我一起把病毒躲掉不可以吗?”张云哄儿子:妈妈是奥特曼 , 要去打怪兽 。
开舱当日收治患者 , 张云下午四点进去 , 凌晨三点出来 , 待了11个小时 。 从开舱到休舱 , 她每天只吃两顿饭 , 进舱前不进食也不喝水 , 因为担心会浪费一套五百多元的防护服 。
偶尔得空 , 张云会翻看图书角的书 。 她坐在患者区的椅子上 , 穿着防护服 , 隔着护目镜看 。 每次进舱至少六个小时 , 时间久了护目镜会起水雾 , 这时张云只能低着头 , 45度角从护目镜的缝隙看书上的文字 。 工作完回到酒店 , 张云睡前还要看会儿书 , 她偏爱悬疑 ,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小说几乎都读过 , 在武汉时她正在读《沉睡的人鱼之家》 。
《沉睡的人鱼之家》讲述中年女性薰子面对女儿近乎脑死亡时 , 抉择是否放弃女儿生命、是否捐赠器官时的挣扎 。 身为母亲 , 张云理解薰子对女儿的不舍与爱;但身为医护人员 , 她也明白器官捐赠的重要意义 。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 当人放下了自私与占有 , 放下所谓的道德绑架时 , 生命会以另外一种方法延续 。 ”
2018年 ,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实施贵州省首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 。 当时张云就产生了器官捐赠的念头 。 器官捐赠协议书上需要直系家属签字 , 她与父母沟通时 , 二老无法接受 。 现在 , 张云依旧会找合适的时间和他们提 , 她说:“最起码现在他们不会像从前那样 , 一听到就发脾气 。 ”
在隔离酒店 , 张云看到贵州省政府为医护人员准备的两种书刊——《今生:吾谁与归》和《读者文摘精华文丛》 。 疫情期间 , 图书不仅服务于患者 , 也提供给医护人员 。 2020年3月8日 , 黑龙江省第六批援鄂医疗队收到了武汉图书馆的赠书 。 李静霞看着一张张“娃娃脸”翻着书 , 很开心 , 领队张俊和她说:“我们当时匆匆忙忙没有带任何书过来 , 你们的书真及时 。 ”
湖州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张伟华开赴武汉前 , 特意在行李箱中放了两本书 , 可书很快要看完了 , 她尝试给“武汉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留言 , 想借书看 , 意想不到地收到了回音 , 武汉大学为她送去了丰盛的“精神食粮” 。
新冠肺炎医疗救助上海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曾说 , 自己包里永远会有一本书 , “看书能够接触到各种连续的、逻辑性很强的思想 。 在焦虑的状态下 , 看书是非常好的调剂之一 。 ”
《此生未完成》伴随医生龚瑜度过了人生中很多焦虑的时刻 。 龚瑜2019年毕业 , 现在在武汉某医院康复科工作 , 疫情暴发后加入“战疫”工作 。 她读《此生未完成》来自大四时医学心理学课程老师的推荐 , 至今看过十多遍 。
《此生未完成》的作者于娟是复旦大学教师 , 她的人生曾一帆风顺 , 学生时代赴挪威奥斯陆大学留学 , 2008年留复旦任教 , 同年儿子出生 。 但一年后 , 她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 。 2010年底 , 于娟开通博客 , 开始写生命日记 , 标题是“活着就是王道” 。
推荐阅读
- 抗疫中国大妈因疫情被困英国,宅家抗疫也要“有声有色”
- 人民阅读携手阅文集团构建“阅读认知实验室”
- 镜头专访《中国医生》战疫版制片人:用真实镜头记录战疫中的“英雄亦凡人”
- 特殊时期的儿童节:愿孩子有更美好的未来?
- 六一最好的六一礼物,是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
- 创作儿童阅读受关注 中国原创绘本发展加速度
- 儿童阅读受关注 中国原创绘本发展加速度
- 绘本儿童阅读受关注 中国原创绘本发展加速度
- 市图书馆少儿馆发布儿童阅读调查报告 青岛小朋友都爱“寻宝”
- 『原著』月上重火电视剧原著小说叫什么 月上重火全文免费阅读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