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辽中京遗址上,听大明塔讲述契丹筑路草原的那些事( 四 )


因俗而治
“四时捺钵”之路上百官随行
契丹建辽200余年 , 因俗而治 , 其境北仍保持游牧民族的特点 。“以畜牧、田渔稼穑”为业 , 继续过着“转徙随时 , 车马为家”的生活 , 辽太宗取得燕云十六州以后 , 其辖区包括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 但并没有完全改变其游牧渔猎的风习“秋冬违寒 , 春夏避署 , 随水草就畋渔 , 岁以为常 。四时皆有行在之所 , 谓之捺钵 。这是《辽史-营卫志》对“四时捺钵”的描述 。
『』站在辽中京遗址上,听大明塔讲述契丹筑路草原的那些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大辽国契丹文“检礼监令”牌
春季捺钵之路走上京至奴儿干城之路到长春东北35里的“鸭子河(松花江)设帐 , 晨出暮归 , 从事弋猎”
夏季捺钵之路由上京北向 , 经黑山(巴林左旗西北)到东北的兔儿山 。“六月上旬至 。居五旬 , 与北、南臣僚议国事、暇日游猎 。七月中旬乃去”
秋季撩钵之路由夏季捺钵 , 即“自纳凉处起牙帐” , 走兔儿山至上京路 , 然后 , 再东南向至“伏虎林(林在翁牛特旗白音他拉)”设帐“入山射鹿及虎” 。
冬季捺体之路由“伏虎林”东南至永州东南三十里的白马淀 , 冬月稍暖 , 牙帐多于此地坐冬 。
辽代“四时捺钵” , 以夏 , 冬两次最为重要 , 辽帝去捺钵处 , 契丹大小官僚及汉人宣徽院所属百官皆随从出行 , 夏、冬行在所召开政事会议并处理朝政 , 每次会议完毕 , 辽帝拔牙帐起行 , 到春水秋山的行猎地点 , 契丹全体官员及部分汉官扈从随行 , 其余官吏则返回中京留守 , 处理一般朝政 。
『』站在辽中京遗址上,听大明塔讲述契丹筑路草原的那些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巴林草原上的实景图
契丹人在草原上的路有许多 , 除了上述介绍的多条大路外 , 还有南京经夹山至可敦城道路 。这条道路是保大二年(1122年)金军大举进攻 , 取中京 , 下泽州(河北省平泉县) ,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从南京西逃至夹山(阴山山脉中段)及耶律大石决心西迁到腹地另建根据地的路线 。
【『』站在辽中京遗址上,听大明塔讲述契丹筑路草原的那些事】另一条重要道路就是丰州(呼和浩特)通往西京的道路 。丰州地处交通枢纽 , 北越阴山可通往漠北 , 南控云朔(云中、朔州) , 东连西京、南京、中京 , 西南经云内州、东胜州、金肃州至西夏 。丰州是辽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冲 。一条是从丰州南下 , 经和林格尔县 , 到杀虎口、过右玉县 , 再经左云县至西京 。另一条是从丰州往东 , 经内蒙古卓资县、察右前旗 , 南下至西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