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与“病人”有何区别

医学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多了:
“患者”与“病人”有何区别
“患者”与“病人”有何区别
“患者”与“病人”有何区别
“患者”与“病人”有何区别
“患者”与“病人”有何区别
【“患者”与“病人”有何区别】 王晓伯.日语医学词汇探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06):253-254.
■网友的回复
患 我知道你生病 但不知道是什么病病 已确诊
■网友的回复
这篇文章讲解的很详细博客:先恩医学“病人”不能取代“患者”2017-01-03 X“病人”不能取代“患者”(中文导报笔会文 汪先恩)据悉,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即将付印之时,20多位院士、专家赞同和支持把医学教材及出版物中的“患者”一词一律改为“病人”。理由是:“在我国早期医学词典、医学教材、医学出版物及汉语言辞典中并无患者一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患者一词才在关外出现并传入关内。因此,患者一词与日本侵占我国东北的殖民时代有关。改称,为纯洁我国医学教育,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国家观与民族观,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我认为此事毫无意义。包容乃大。胡琴如今是中华民族的代表乐器,而当初是胡人的琴。日本先于中国引入西方科技文化,率先把西文翻成相应的汉字。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共产党、人民、共和、革命、经济、法律等这些现代意义的社会词汇都来自日本;科学、技术、师范、大学、校长、教育等这些科教词汇也来自日本。1877年4月东京开成学校与东京医学校合并时,把校字除掉了,取名东京大学,从此大学后面不带校,大学成为高等学府的机构名称,而古汉语中的“大学”是五经四书之一的书名;医学也不例外,由杉田玄白等人翻译的德国医学家J. Kulmus所著Anatomische Tabellen的荷兰语本,以《解体新书》为书名于1774年出版,他们利用中医学词汇把荷兰语解剖概念翻译成汉字,也新创不少词汇,如取“神气”和“经络”头字,创造了“神经”一词。日本汉字来自中国,现代汉语的很多词汇都来自日本,“患者”只是无数日文词汇之一,即便改了它,也阻挡不了文化的相互影响,恐怕也纯洁不了我国的医学教育。病字头本意是床,不为休息而躺在床上多是病态,轻的叫疾,重的叫病,轻重难以判断时,统称疾病。后来,即使不用躺在床上,凡身体出现问题也用病字头,如疖、疓 、疔、 疕、疸、疹、疼、疽、痱 、痂 、症、痈等。患这个字比疾病的概念广,如内忧外患,养虎遗患,不仅仅指疾病。《山海经》中的“患”指一种“其状如羊而无口”的怪兽。《搜神记》中说”患”这个怪物还能生叫”忧”的怪兽。”汉武帝东游,至 函谷关,有物当道,其身长数丈,其状象牛。青眼而曜精,四足入土,动而不徙,百官惊惧,东方朔乃请酒灌之,灌之数十斛而消。帝问其故,答曰:此名忧,患之所生也,此必是秦之狱地。不然,罪人徙作地聚。夫酒忘忧,故能消之也。帝曰:博物之士,至于此乎?”东方朔讲的患忧怪兽实际指民怨,乃国家之患。关于患的本意解释很多,我倾向于上面一串钱,下面一颗心的说法。一串钱,早先是贝壳,后来是铜钱,总之是钱。又费心又花钱就是患的本意。不希望出现这样的事,所以要防患未然。生病的人,又费心又费钱,叫”患者”非常贴切。病人不等于患者。比如说你感冒发烧,如果只在家里休息,不去治疗,只能算是病人,而不是患者,只有接受医疗服务并付费,这时才叫患者。患者不一定有病,譬如你担心有病,到医院检查后证明无病,这时你不是病人,但仍是患者,与医疗机关仍是医患关系。可见患者与病人不是同等概念,不存在取代的问题。医学与其他科技一样,日新月异,日本等国的医学教材是每年更新,让学生学到最新版本,而我国几年才编写一次教材,不少纸张薄劣,几年过后许多观念已过时。如何把世界最新知识及时传递给学生或医生,及时惠及病人,这才是正确的医学观。离题折腾 后患无穷。
■网友的回复
高三党,手打勿怪按我们语文老师所谓的语感讲,我觉得患者这个更正式一些也少一些情感上的偏岐,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和阿尔茨海默症病人、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人之间比较,前者更正式,不带感情倾向。带病字头的字让人觉得包含了消极负面的情绪。以上。
■网友的回复
病历里要是出现病人会被上级骂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