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大疫之中担大义( 二 )
怎么办?患者是贵州人 , 到底收不收?为了患者能及时得到救治 , 为了尽可能减少病毒的传播 , 专家组异口同声地说“留下来” 。 最终 , 小彭被收入医院感染科隔离病房进行治疗 , 同时医院对小彭的情况进行上报 。
1月24日 , 小彭被确诊为感染新冠肺炎 。 医院按照救治方案 , 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救治工作 , 医疗、护理、院感、后勤等各工作小组各司其职 。 1月25日 , 小彭病情发生变化 , 新晃人民医院两次主动邀请市疫情防控专家组来院会诊 。 1月27日凌晨 , 小彭被迅速转至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 , 进行进一步抢救 。
2月17日 , 小彭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治愈出院 , 18岁的生命之花继续绽放 。 在挽救这个年轻生命的接力赛中 , 新晃人民医院跑好了“第一棒”、传好了“第一棒” 。
危急时刻“让我来”
杨群是新晃人民医院感染科的一名护士 。 疫情来临时 , 她主动请缨 , 成为医院冲到最前线的医务人员 。
1月26日 , 确诊患者小彭突然出现危急情况 , 需要马上静脉注射急救药物 , 杨群按照医嘱 , 快速准备实施注射 。 由于气温低 , 护目镜起雾 , 加上病人太胖 , 杨群一时无法准确找到血管 。 她十分焦急地向护士长吴艳求助:“我的护目镜起雾了 , 看不清血管 。 ”
吴艳马上奔过来 , 接过注射器 , 可她摸索了半天 , 也无法找到病人的血管 , 不由得焦急地说:“为病人打了半辈子针 , 没见过血管这么难找的 。 ”没一会儿 , 吴艳的护目镜也起雾了 。 此时 , 病人的情况变得愈加危急 。 “让我来!”突然 , 杨群果断摘下影响视线的防护面罩 , 迅速在小彭足背部找到一条突出的静脉血管 , 精准地扎入细小的针头 , 成功了!一系列的抢救措施迅速实施 , 小彭的生命体征趋向平稳 。
病人得救了 , 杨群却被感染了 。 两天后她发病 , 于1月31日住进医院 , 2月1日被确诊 , 好在治疗及时 , 2月16日 , 杨群治愈出院 。 同事问杨群:“当初你后悔那样做吗?”杨群坚定地说:“当时 , 我只想着救她的命 , 无怨无悔 。 ”
20厘米大概是一支铅笔的长度 , 对于小彭和为其气管插管的万春华医生来说 , 却是彼此性命攸关的20厘米 。 万春华是新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业务骨干 , 他最先参与了小彭的治疗与抢救 。 “当时 , 我和她面对面 , 头部距离非常近 , 被传染的可能性极大 。 ”回想起给小彭实施插管的情景 , 万春华仍感千钧之重 。
【[湖南日报]大疫之中担大义】1月27日凌晨 , 小彭的病情再次恶化 , 生命垂危 , 此时必须进行气管插管 。 对于医生来说 , 气管插管术是最危险的操作之一 。 气道开放 , 大量飞沫及气溶胶会迅速喷出 , 这恰恰是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
面对危险 , 万春华站了出来:“让我一个人去 , 少一个人就少一个被感染的可能 。 ”做好防护后 , 万春华义无反顾地走进小彭所在的隔离病房 。 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插管技巧 , 2分钟后 , 万春华成功完成插管术 , 把一只脚已经踏入“鬼门关”的小彭拉了回来 。 如今 , 防疫形势持续向好 , 新晃人民医院的各项工作也早已如常开展 , 但疫情仍未结束 , 该院依旧严阵以待 , “兵不卸甲、马未解鞍” 。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 。 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