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作品的伟大译者——皮特卡尔森之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托尔斯泰作品的伟大译者——皮特卡尔森之死】列夫.托尔斯泰罹患肺炎 , 于1910年11月7日在俄罗斯偏僻的小村庄 -- 阿斯塔波沃火车站辞世 , 享年82岁 。他于10月28日凌晨离家出走 , 抛下陪伴他48年的妻子索尼娅 。她虽长期隐忍 , 但疑心越来越重 。他留下一封冰冷的信解释此番出走的原因 , 其中他写道:“活到这把年纪的老人通常都会这样做:远离世俗生活 , 在孤独和安静中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 。”
实际上 , 所谓的“最后时光”所剩无几 。不管当时他是如何计划的(现在人们只能揣测) , 但很快这些计划就被打乱了 。托尔斯泰在火车上病倒 , 不得不在阿斯塔波沃车站下车 。车站长让他住进了自己的家中 。那里毫无孤独或安静可言 , 因为他的去世已成为最早的国际媒体“大事件”之一 。这座小小的车站不仅吸引了成百上千托尔斯泰的追随者(以及密切进行监视的政府间谍) , 还吸引了那些急于用胶片扑捉这位伟人最后瞬间的百代新闻摄影团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采访人员们 。他们常常向其主编发送一些不可靠消息 。在托尔斯泰去世几天前 , 他已神志不清 , 但《纽约时报》的头条新闻却赫然宣称:“托尔斯泰情况好转......公爵身体虽极度虚弱 , 但医生认为近期危险不大 。” 相机扑捉到的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幕是索尼娅本人 , 她透过门窗 , 凝视着躺在房间里病重的丈夫 。其实一得到消息她就赶到了阿斯塔波沃 , 但关心托尔斯泰的友人们直到他临死前才允许她走进房间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车站所上演的这一幕 , 是在托尔斯泰完成其人生最著名的两部小说:1869年的《战争与和平》、1877年的《安娜卡列尼娜》30多年之后 。1910年公众对托尔斯泰的关注 , 不是因为其小说家的天赋 , 更多是因为他所从事的政治和道德运动 。他是有远见的梦想家、改革家、道德家和哲学领袖 。在托尔斯泰漫长人生的最后几十年时间里 , 他坚持素食 , 反对战争和私有财产 , 坚持不懈的抨击俄帝国政权(因此才会有来自政府的间谍混入阿斯塔波沃车站的人潮之中)以及俄罗斯东正教 。他推崇形式简单的基督教 , 即完全建立在耶稣的教义之上 , 反对东正教教条主义 (1901年他被教会逐出东正教) 。此外 , 他还积极帮助俄罗斯贫苦大众 , 发起各种福利计划 , 其中有施粥场、资助建立学校 。为显示自己与下层民众团结一致 , 他宣布放弃贵族头衔(列夫托尔斯泰伯爵) , 还穿上了典型的农民服装 。尽管如此 , 当时的照片以及目击者的评论都表明 , 托尔斯泰看上去从未像是个真正的劳动者 。
托尔斯泰穷其一生 , 尤其是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 , 苦苦探索死亡这一主题 ,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 , 他最后的弥留时光才如此为世人瞩目 。他曾亲生经历过死亡 , 接触过垂死之人 , 即便是对于他那个时代的人来说 , 这也是不同寻常的 。1854-55年间 , 他在部队服役 , 亲眼见证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杀戮 。他还详细回忆了1856年哥哥德米特里因患肺结核而痛苦死亡以及1857年一男子在巴黎断头台上被斩首(这一经历使他坚定的反对死刑) 。他和索尼娅共生育了13个子女 , 其中至少有五个未满十岁就夭折 。但是在他的作品中 , 他超越了死亡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的局限 , 进而思索那些更为深沉的问题 , 即死亡的必然性引发人们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如果说我们都终将死亡 , 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推荐阅读
- 本市文化|书法家刘建民作品欣赏《登鹳雀楼》
- 霍靖瑶|优秀作品展播 |三等奖作品《雷阵雨》
- 作品|《爱,让心跳不止》公示材料
- 美哉艺术!|冯果果诗七首,我给你那么多灵感,真是伟大又残忍
- 读后感|《百年孤独》:你会明白,假如结交朋友有用,根本就没有孤独的人读后感对一部作品有以下4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 |处女座究竟有多伟大
- 文化龙岩|2020年“全福游、有全福”最美福建·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作品火热征集中
- 沈光贵|【文艺星天地】原创文学作品:一个叫沈光贵的羊倌
- 明明是自由的鱼|【明明的旅行】奇琴伊察,玛雅人最伟大的城邦(2018徜徉在美洲古文明与色彩古巴二十二)
- 福特|盘点汽车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意外,带来了伟大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