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浙江漩门湾湿地的“治与守”: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二 )
文章图片
游客漩门湾湿地公园露营 范宇斌 摄
鸟类天堂:完善保护体系 提升生态意识
一大群黑翅长脚鹬、反嘴鹬闻声惊起,数百只斑嘴鸭、赤颈鸭或水中觅食或半空嬉戏……每年秋冬,南迁候鸟在此暂歇,场面蔚为壮观 。
作为候鸟迁徙东亚—澳大利西亚路线的重要中转站,每年10月底至次年4月都有数万只迁徙候鸟飞抵漩门湾,典型的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候鸟歇脚栖息 。
鸟类是区域环境的“生态试纸”,近年来,当地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打造温暖安全的鸟类“加油站” 。
2017年,漩门湾湿地核心保护区内启动“水鸟栖息地改造”工程,通过鸟类生活环境营造、监控设备提升、栖息地生态放流、植被隔离林带开辟、隐蔽廊道建设等,提升和保护湿地内鸟类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
“所有的努力都为了最大可能地保留、衍生、繁衍更多鸟类 。”长期在湿地观测记录鸟类情况的漩门湾湿地科普宣教科副科长陈严雪说,“‘水鸟栖息地改造’工程效果不错,像是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卷羽鹈鹕、黑鹳等‘稀客’身影越来越常见,湿地鸟类数量由2012年154种,增加到186种,特别是濒危鸟类黑脸琵鹭栖息数量连续几年达全球种群的1%,停留时长达6个月 。”
据悉,漩门湾湿地已观察到省级重点以上保护鸟类31种,成为中国最大的野生黑嘴鸥栖息地和全球濒危鸟类黑脸琵鹭越冬区之一 。
静卧在玉环湖畔的湿地科普馆,从空中俯瞰犹如一片叶子 。鸟、鱼、蛇、蛙、龟……走进科普馆,仿佛走进缩小版“湿地”,大量生物标本陈列展示着湿地生态系统,通过VR影院,还可了解奇妙的生态变迁 。
漩门湾湿地科普宣教科副科长辛慧介绍:“我们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全国科普日以及研学等,呼吁民众关注并参与湿地保护 。”
文章图片
观鸟平台 范宇斌 摄
融景于城:探绿色发展的未来之路
数帆亭中观日出日落、潮涨潮落 。漫步于海上花田,郁金香、油菜花、向日葵、波斯菊、马鞭草等构成“四季花海”,月月花有别、季季花香溢……
玉环市民林伟带领来自温州的朋友登上观鸟平台,近览玉环湖,远眺乐清湾 。他谈道:“这片曾经的滩涂地越变越美,漩门湾湿地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成为玉环人的骄傲 。”
如其所言,如今越来越多浙江、上海等地游客“打卡”漩门湾,甚至还吸引台湾游客通过“中远之星”轮抵达玉环,来此观光 。2018年至今,漩门湾两大景区游客量超130万人次,综合性旅游收入近2500万元 。
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 。采访人员发现在漩门湾湿地内,几乎看不到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也没有过度商业化开发,满眼皆是自然景致 。
68岁的老陈是当地一名老船长,两年前,他来此开游船 。“游客越来越多了,每次满载着游客船行于湿地之中,时而扑翅飞翔的水鸟,随风摇摆的芦苇,夕阳下金灿灿的水面,心情特别欢畅 。”工作中的老陈有点寡言,但每每听闻游客的赞美声,他就特别自豪 。
与漩门湾湿地一湖之隔的玉环新城,高楼林立 。这厢,碧波荡漾,野趣横生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诗意场景在此化作现实,玉环人见证着“让城市融入大自然”的生动实践 。
“湿地公园建设不仅使得生态环境大变样,也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舒欢谈及,“环玉环湖绿道连接起现代化海湾新城,生态环境好了,招商引资也有了更多吸引力,现在找上门来洽谈、希望落户玉环的项目和企业越来越多 。”
文章图片
漩门湾湿地水域 范宇斌 摄
纵观世界各大城市,能在繁华都市中拥有这样一片“绿肾”,实属难得 。
推荐阅读
- 陈广胜浙江回应健康码应用“升级”:应保护隐私 遵循自愿前提
- 浙江迎入梅后新一轮强降水 未来五日部分地区遭持续降雨
- 清理微信“僵尸粉”?法院判了!| 法治课
- 浙江:医疗机构76.7万名工作人员核酸结果全部为阴性
- @杭州人,现在立刻回家!关好窗户
- 浙江最高日核酸检测26万份!灵隐寺、普陀山三大禅寺等今起开放
- 浙江人注意!暴雨今夜来袭!南方将迎今年最大规模强降雨
- 环境浙江建立生态环境体检中心
- 浙江警方破获18年前命积案 嫌疑人在逃期间曾化名4次
- 浙江:健康码延伸应用要有合理边界,防止涉疫情数据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