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老出版社新直播路:图书行业转战线上 视频领域花式探索( 二 )


关淑格:优势在于出版社拥有非常多的文化资源,题材能源源不断地产生 。例如我们做的多场直播,主题就是我们在一个小时内全部敲定下来的 。我的单人日常直播,在出版社的大量图书的供应下,话题是随手而来的 。同时由于拥有着大量的作家、学者的资源,所以如果做特定主题、图书的活动,直播内容也能做到丰富而全面 。
挑战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出版机构,有非常多的严肃文学作品和作家,这一类作品和作家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直播活动的形式和节奏 。在新媒体方面的人员和经验薄弱,使前期的摸索阶段变得更加艰辛 。还有就是随着娱乐活动的多样化发展,图书从一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中被剥离,读者群体和短视频观众的群体重合度不高,也给出版社的短视频平台传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
商务印书馆:图书编辑凭“专业”上直播
4月21日下午2点,商务印书馆的涵芬书院里准时开始了两场直播 。其一是商务印书馆与北京市直机关合作开展的线上读书沙龙活动,由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主讲“为什么要读《史记》”;另一个房间里是商务印书馆家庭英语课堂,英语编辑室主任马浩岚带领编辑部的年轻编辑与直播观众互动,帮助英语学习者“把英语课堂搬回家” 。
据了解,近期,商务印书馆策划组织了二十余场直播活动 。商务印书馆邀请张大可、韩石山、朱永新等知名学者及一线教师参与之外,编辑们也出镜分享重点图书 。
接受本报采访人员采访前,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主任马浩岚刚刚在直播间回答了许多英语学习类的读者问题 。从图书编辑变成直播主讲,她的团队也经历了一些磨合 。
相较于网络上娱乐性比较强的“带货主播”,图书编辑直播的不同在哪里呢?在马浩岚看来,图书编辑的专业性以及对书的了解程度是可以发挥的优势:“我们对于这些图书内容、优势,价值以及使用的方法是最了解的 。也可以根据工具书扩展到更大的学习方法范围上 。”
谈及直播带来的变化,马浩岚说,除了销量带来的提升之外,更重要的是编辑直接和读者近距离互动带来的启发 。“之前编辑很少有机会和读者直接深入沟通,通过直播扩大了和读者接触的机会 。这也会给编辑思路上带来一些启发 。”
中华书局: “铁粉”成全“小众直播”
在直播平台与自己构建的平台上,中华书局都有一批忠实的“书局铁粉” 。近期,中华书局结合自身特点推出许多直播主题和内容,其中有许多都是带有传统文化感的主题 。
“我们直播主要针对不同读者需要,目前大约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场直播,内容有针对中高学生的教育类书籍的,也有专门为中华书局书粉准备的‘二十四史’的专场 。主播人也都是相关的负责人或知名学者 。”中华书局市场部工作人员向北青报采访人员介绍说,“从现在看直播的效果还不错,根据后台数据显示,流量确实可以实现变现,书籍的在线销售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
其中有特色的是3月由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徐俊主讲的“《金史》修订本背后的故事” 。听起来这是一个专业度很高的“小众直播”,不过,此次在京东平台上的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到了近7万人 。
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出版社,在适应媒体变革方面中华书局一直也在做着积极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的新媒体矩阵 。中华书局市场部工作人员表示,“作为出版企业,无论借助何种传播手段来触达终端,最根本的基石还是扎实而持续地提供有独特价值、以合适形态呈现的产品 。”
本组文/本报采访人员  张知依  统筹/满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