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曾早早引入文创和茶饮如今只想做个“拘谨”的书店

『咖啡』曾早早引入文创和茶饮如今只想做个“拘谨”的书店
文章图片

4月22日 , 郑州三联书店暨嵩山书局报国大厦店试运营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杨桂芳文/图
再过两天 , 4月25日 , 郑州三联书店将迎来30周岁生日 。
今年66岁的薛正强说 , 30年前 , 那是国内开设时间最早的民营书店 。
薛正强的郑州三联书店 , 最多的时候有150家 , 而今 , 算上即将开业的书店 , 剩下了2家独立店和几家超市柜台 。
河南商报记者独家对话这家老牌书店的创始人 , 倾听薛正强讲述书店30年的故事 。
多时20余家独立店面 , 是引入文创和茶饮的“先驱”
“你应当称我为商人 , 或者书商 。 ”35岁创立郑州三联书店 , 而今已经66岁的薛正强坚持不肯称自己是个文化人 , 甚至对记者说 , “你不要把开书店看成一个多么伟大的或者有情怀的事情 , 其实它就是一门生意 , 一个营生 。 ”
上世纪80年代 , 爱看国内外名家名著的薛正强通过《文汇报》创始人之一的徐铸成先生 , 见到了时任三联书店出版社总经理的沈昌文先生 。
最终 , 三联书店出版社批准在郑州设立一个分支机构 , 当时属于集体所有制 , 但由薛正强个人投资 , 负责书店在郑州的发展 。
1990年4月25日 , 位于农业路与文化路交叉口西北角的三联书店开业了 , 书店在一处平房之中 , 面积60平方米 , 引入了三联、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经典文化学术读物3000余种 。
书店设在此的一个原因 , 是因为文化路上高校众多 。 “当时大家都说文化路上没文化 。 ”薛正强说 , 三联书店开设后 , 被学者评价为“文化路上有了文化” 。
在2012年前后 , 进入郑州20余年时间 , 三联书店的“辉煌”达到了顶峰 , 拥有独立店面20余家 , 连锁超市店在全国铺设到120家 , 跨1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 尤其是现在在商场中盛行的书店形式 , 三联书店早已进行探索 。 百货大楼店、人民路丹尼斯店等 , 三联书店迅速攻入了各大商场 。
尤其是在开设二七店的时候 , 薛正强和团队还尝试过引入咖啡、文创和茶饮 。 “没人喝 。 ”薛正强说 , “我们做的事是从先驱到先烈 , 你看我们现在的书店比较拘谨 , 只有书 , 不做其他的 。 ”
在这之间 , 农业路首店三易其址 , 直到2018年 , 因为无法承担高昂租金 , 薛正强决定撤店 。 自此 , 那个陪伴了一代郑州人和在郑大学生群体记忆的地标性书店落下帷幕 。
连锁超市店的营收维持独立店
“书是最不好销售 , 或者说最不好经营的商品 。 ”薛正强说 , 是商品就要往人流多的地方才能卖出去 , 这也是为何要开商场店的原因 。 但卖一天书能卖多少钱?
最终 , 在商场追逐坪效的过程中 , 三联书店的位置在人民路丹尼斯一年“上”一个台阶 , 从2楼搬到3楼 , 再搬到4楼、5楼、6楼 , 直到撤了出去……
让薛正强感到还可以支撑下去的是超市店 。 所谓超市店 , 就是在超市儿童文化区域里陈列的书籍 , 以学术读物和儿童阅读类书籍为主 。 120家连锁超市店承担维持独立店的主要营收 。
“也许多年以后 , 来这里可以找到那些市场上早已找不到的书籍 。 ”薛正强和来购书的书友们聊天时说 , 说不定再过几年 , 这里就变成一个“旧书店”了 。
说这话的时候 , 薛正强提高了声调 。 这 , 或许也是他的骄傲所在 。
不再加入文创等内容 , 也不再进商场
4月22日 , 是郑州三联书店总店试营业的日子 , 其在经开区的报国大厦内 , 采用联合经营的模式 。 这种办法的好处是减轻了书店的房租压力 。
薛正强并非不愿意拓店 , 曾经有人找他谈过加盟的问题 , 他要求对方不能售卖“杂七杂八”的书籍 , 坏了三联书店30年留下来的名声 , 对方对加盟就不了了之了 。
前几日 , 薛正强见到了城市之光书店的创始人张小开 , 和他聊起卖熟食支撑店面的问题 , 薛正强说 , 支持这样跨界经营 , 只要能帮助书店活下去的办法都是好办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