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江城“归来” 不负韶华——武汉“解封”半月记

新华社武汉4月22日电 题:江城“归来” 不负韶华——武汉“解封”半月记
【『解封』江城“归来” 不负韶华——武汉“解封”半月记】新华社采访人员
4月8日,“封闭”76天的武汉“解封” 。
4月18日,武汉,这个先前国内疫情的“风暴眼”,疫情风险等级评估整体已降为低风险 。
4月22日,武汉在院治疗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不足百人,其中重症、危重症仅剩十余例 。
武汉“重启”半月 。浩荡的长江水,见证着这座英雄的城市,正从疫情伤痛中站起来 。
当江汉关大楼的钟声再度与过江轮渡的汽笛声交织,当黄鹤楼旁又闻市井的喧闹,武汉正吹响新的号角,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
有序复苏,武汉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回归”
4月22日,武汉“解封”后满第一个“隔离观察期”的日子 。
这个一度因疫情“暂停”的城市,在保持毫不放松防反弹的前提下,正以一种科学谨慎有序的方式逐渐复苏 。
22日起,武汉市城市公交、轨道交通恢复全线网运行 。30日起,网约出租车也将恢复运营 。
当交通纽带重新连接,复苏的活力涌动在城市各个角落——
白云黄鹤春意浓 。虽然黄鹤楼依然大门紧闭,但黄鹤楼公园已经部分开放;随着8日起东湖听涛景区、东湖绿道、武汉植物园等陆续恢复开放,大美东湖畔,又见漫步骑行的人们享受久违的四月春光 。
20日,武汉的文化旅游地标——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恢复营业,街边小店各种精致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各种茶香在空气中弥漫 。
“你好,武汉”“好久不见”……在楚河汉街,不时出现的标语吸引不少市民驻足留影,步行街上人来人往,一些网红店又排起了长队 。第二街区的“味把头”串串店口,市民周先生和女友排队五六分钟后,终于拿到了满满一桶牛肉串串,迫不及待尝了一口,“就是这个熟悉的味道!”
疫情下关闭的武汉动物园也于22日恢复开放,但园区实行限流措施,瞬时客流不能超过1.5万人 。
3个月不见,动物园添了不少“新丁”,十分热闹 。两头小麋鹿和一头小矮马相继出生,5只小黑天鹅破壳而出,赤麻鸭、丹顶鹤、斑头雁、白骨顶、孔雀等也迎来新生命 。
尽管疫情渐缓,但解封不等于解防 。
在武汉,游客要想打卡各景点,必须出示健康“绿码”,进行体温测量与实名登记;乘坐公共交通也是如此,实现乘客和同乘人员信息的可追溯、可查询;进出社区,防控举措依然严格,尤其隐秘的无症状感染者,更是防控重点 。
14日上午,武汉市居民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在江夏区启动,全市将抽样调查13个行政区1.1万人次,旨在探寻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生规律等情况 。
“再熟也得有证,没证不能出门 。”22日一早,在武昌区徐家棚街国际城社区,一些上班没带复工证明的居民被拦在小区门口 。这些人只好回家拿证,有的干脆去物业补办 。“他们越较真,我们更放心 。”居民们这样评价 。
科学有序、舒展筋骨,那个熟悉的武汉正在日渐回归——
重新拥抱外部世界!据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统计,4月8日至4月20日,通过铁路、公路、航空返汉离汉复工复产人员总计109.86万人次,日均8.45万人次,公共交通客流量超过1300万人次 。
清晨早高峰,部分路段又开始堵车,这让无数武汉市民颇多感慨 。“路上交通恢复了七八成,武汉正在回到原来的样子!”开车上班的市民程先生说 。
蓄足后劲,重回发展大舞台
21日一早,武汉聚鹏精密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机声隆隆 。“9条生产线已开通7条,目前正在赶制4月份订单,我们有信心完成今年的经营目标 。”公司负责人石建军说 。
当天,武汉市人社局组织举办了2020年复工复产企业首场现场招聘会,七个分会场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7000多人冒雨求职,3528人现场签约或达成就业意向 。
当寒冬过去,武汉的园区厂房重现机器的敲击声,奏响这个春天最美的进行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