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密探]存储技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英特尔、IBM均靠它发家
今天 , 无处不在的科技 , 都离不开网络、计算和存储 。 其中信息存储的发展历史最悠久 , 堪称万年进化史 。 关于电脑三大件 , 人们总是在说“CPU主板显卡” , 但是每个位置都是无可替代的 , 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 存储文件的介质一直是机械硬盘作为主导 , 近几年慢慢变更为固态硬盘 , 那内存作为主板上一条插着的“电路板” , 到底经历过什么样的发展呢?
今天 , 科技拾遗就带大家探寻内存的发展史 。
2006年5月1日 , 德国半导体巨头英飞凌(Infineon)分拆了内存事业部在纽交所上市 , 股票代码叫做Qi 。 官方说Qi有两个意思 , 一个是中文的“气” , 代表流动的能量(EnergyFlow);另一个意思是它的发音 , 念作Key , 表示开启世界的钥匙 。
文章图片
这家拥有如此哲学名称的公司叫做奇梦达(Qimonda) , 相信今天很多硬件爱好者都不知道这家公司 , 因为这家曾今位列世界第二的内存公司 , 仅仅存活了三年 。
其实 , 各大半导体巨头拆分内存事业部在业内有着悠久的历史 。 从1999年开始 , 排名世界第三的韩国现代半导体强制收购了LG半导体;日立和NEC合并了其内存部门产生了尔必达(Elpida);IBM退出和东芝合资的Dominion从而退出内存业务;刚刚完成收购德州仪器(TI)内存部门的镁光(Micron)也是在1999年正式进入大陆市场 。
为什么各个电子巨头都纷纷剥离自己的内存业务呢?
因为内存价格波动巨大 , 而且经常是亏多赚少 。 上市母公司和投资者可不喜欢财报上面的盈亏幅度过大的 。 但是内存的核心技术和不定期的庞大利润 , 又让巨头们不愿意完全放弃这项技术 , 所以只能名义上剥离 , 但实际暗地控制 。 简单来说 , 内存芯片的性质和大宗商品类似 , 属于通用原材料 , 价格由供需决定 。 而内存就是电子行业的石油 , 几乎每个产品都需要 。
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 , 人类就一直在寻求能够更有效存储信息的方式 , 从4万年前的洞穴壁画、6000年前泥板上的楔形文字 , 到今天普及的SSD/闪存 , 再到对量子存储、DNA存储技术的探索 , 脚步从未停止 。
文章图片
那么 , 内存是如何发展到如今这个高度 , 导致所有电子产品都必须依赖它呢?它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的高度呢?
改变数据处理的第一步
在19世纪的英国 , 有位著名的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 , 在1812年初次想到可以利用机械来计算数学表 , 也就是“可编程计算器” , 于是在1834年到他去世的1871年期间 , 一直在试图建立一个叫“分析机(AnalyticalEngine)”的东西 , 而分析机实际上就是现代计算机的前身 。 就是利用打孔卡 , 作为分析机的只读存储器 , 而这种世界上最早的可编程计算器可储存相当于现在675个字节的信息 。
而后一个名叫赫尔曼·霍列瑞斯的教授想到 , 如果使用打孔技术进行数据统计 , 那么会节省非常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 并且这种方式相较于人为统计来说更加不容易出现失误 。 在美国人口局工作过的霍列瑞斯首先把穿孔纸带改造成穿孔卡片 , 以适应人口数据采集的需要 。 由于每个人的调查数据有若干不同的项目 , 如性别、籍贯、年龄等等 。 他把每个人所有的调查项目依次排列于一张卡片 , 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在相应项目的位置上打孔 。
例如 , 穿孔卡片“性别”栏目下 , 有“男”和“女”两个选项;“年龄”栏目下有从“0岁”到“70岁以上”等系列选项 , 如此等等 。 统计员可以根据每个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 , 分别在穿孔卡片各栏目相应位置打出小孔 。 每张卡片都代表着一位公民的个人档案 。 于是 , 1888年 , 世界上首个使用打孔卡技术的数据处理机器-自动制表机诞生了 。
推荐阅读
- 每日科技果粉大批华人再掀归国潮,美利坚的钱“不香了”?,硅谷科技人才流失
- 风月无关已经进入量产,群联宣布其SSD控制芯片将支持来自长江存储闪存,
- 硅谷聊科技却仍在国内疯狂捞金,中国挣钱美国花?这3位富豪早已移民美国
- 硅谷聊科技商家不亏吗?,终于有人说清楚了!为啥拼多多9块钱的东西也包邮
- 硅谷聊科技手机这3类照片要删除,不然吃亏就晚了,无论微信支付宝有多少钱
- 硅谷聊科技身价百亿仍单身,择偶标准仅6个字!,她是马云三顾茅庐请的才女
- ICMAX宏旺半导体CPE究竟是什么?适用哪些存储芯片?,宏旺半导体:速度逆天的5G
- 硅谷分析狮麒麟仍只供内部使用但考虑对外销售,华为创史!海思成全球第十大半导体公司
- 安卓■开机10分钟读取存储1万次,MIUI12的发布,再次戳痛安卓用户的心
- 硅谷分析狮Beta版 改善APP权限混乱,谷歌宣布6月3日发布Android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