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迪士尼花了1亿,把经典改翻车了?( 二 )


没有舒适柔软的狗窝 , 也没有可以随意挥霍的食物 。 一下子从美好的城市文明进入到原始的生活中 , 总会不大适应 。
在这里 , 巴克遇到的第二任主人 , 身为邮差的黑人夫妇 。 它的任务就是和一群狗一起 , 拉着雪橇送信 。
每日长度跋涉在在雪地中 , 它逐渐成为一只真正的雪橇犬 。 打败劲敌斯皮茨 , 成为狗群的领导者 。

也在送信的过程中找到了狗生的快乐和意义 。

但雪橇队的解散 , 使它被抛弃 。
好在巴克遇到了第三任主人 , 一个孤独的老人桑顿(哈里森·福特) 。
河边一人一狗一木屋 , 多么惬意的田园生活 。
一人一狗相依为命 , 度过了一段温馨时光 。
巴克在这段过程中 , 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 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属地 。 它的未来如何 , 不做过多剧透 。
故事就是很简单的故事 。
前面提到 , 这部电影中的狗是CG制作 。 所以其中的狗 , 表情以及行为动作有了些许人性 。 原著中有很多关于巴克内心活动的描写 , 可以看到它一路的变化 。 动物演员难指挥 , 并且自己几乎不可能完成情绪上的表达 , 全靠外部环境及真人演员来衬托 。 和被吐槽面瘫脸的《狮子王》相比 , 丰富太多 。
并且使用真实的狗 , 难以逃脱爱狗人士发出的虐待动物的指责 。
在这两点上 , CG占了不少优势 。
但过于多的表情 , 就很难再把它看成一只独立的狗 , 反而更像是一个人 。

也许这种过于逼真的表情更适合动画电影 , 而不是真人电影 。 我们看了太多人与狗的温情电影 , 感动于狗的忠诚 。 例如《一条狗的使命》 , 《忠犬八公的故事》、《忠犬八公物语》等 。
在这部电影中 , 狗和主人的牵绊 , 巴克和桑顿的感情 ,  依然有一席之地 。
但这一部的重点更多的放在了巴克自身的成长  。
它如何成长为一名领袖 , 如何回归本性 , 做自己的主人 。 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人的成长史 。
一个只知玩乐的富家少年 , 在经历种种磨难后 , 最终成长为一位英雄 。 结局很美好 , 符合迪士尼一贯的合家欢风格 。

但也有不少人表示 , 和原著中的巴克形象相比 , 电影中的过于无害 , 失了野性 。 原著的巴克更多的是兽性 , 会咬断其他狗的脖子 。 电影中的巴克善良忠诚懂礼貌 , 和同类友好相处 。 看起来更像个可爱宠物 , 哪里有狼群领导者的样子 。
就连奸诈的斯皮茨也带着一股子二哈的憨气 。

原著中每只狗都有着自己的名字和性格设定 , 就像是一个微缩的人类社会 。
这些狗的遭遇都对巴克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 也许是电影时长的原因 , 这些都没有体现 。 看过原著的人会发现 , 电影将许多血腥黑暗的片段处理的过于柔和和低龄化 。 巴克被木棒教训的场面 , 书中描写的极为残忍 。
《野性的呼唤》原著巴克被狗贩虐打片段
正是这次鞭笞 , 在巴克的心中留下阴影 , 也让它清楚地看到了生活中出现的凶狠、丑恶的一面 , 为日后的突破作了铺垫 。
而在电影中 , 这一段却被简单略过 。
冲击大大减少 , 在后面巴克再次看到木棒发生的应激反应 , 就不太容易产生关联 。

又比如 , 巴克亲眼看到一只叫科雷的狗被同类撕成碎片 , 这一幕让它难以忘怀 , 反复入梦、心惊胆战 。
但迪士尼怎么可能出现如此血腥的镜头呢 , 怎么可能会让狗死呢 。
大量少儿不宜的血腥场面都被删去 。 温馨的场面 , 柔和的色彩 , 一切都很迪士尼 。
对原著的过多改编 , 虽然主旨还在 , 但整体呈现变得过于平凡 。
借了原著的结构 , 讲了另一个“老人与狗”的故事 , 简简单单 , 不出彩 。
对比同样是迪士尼出品的《多哥》 。 同样是雪橇犬 , 同样是人与狗 。 【迪士尼▲迪士尼花了1亿,把经典改翻车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