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32岁获雨果奖 “领读人”郝景芳曾梦想住在群星之巅

很多人小时候 , 都曾经被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笼罩 。 那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考第一 , 课外活动丰富 , 该玩的都玩 , 到了高考 , 依然是年级第一名 , 毕业之后 , 又拿到硕士、博士和国际奖项 。
郝景芳就是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 凭借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之后 , 她更成为旗帜般的人物 。
“在我的心目中 , 阅读类型并没有高下 , 只有类型中作品的优劣 。 ”她觉得 , 会读书、读好书 , 能从一切阅读中获得知识和见识的给养 。 广泛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 , 各个类型之间往往产生奇妙的碰撞 , 产生跨学科思维 。
作为"都来读书"的"领读人" , 郝景芳将通过直播 , 讲述她的读书故事 , 也讲述"科幻与现实"的碰撞 。 据了解 , "都来读书"是抖音、今日头条、番茄小说联合国内多个文化机构共同发起的全民阅读计划 , 目前已经吸引24家文化机构加入 。 这些平台、机构将持续邀请作家、图书编辑、文化文艺人士担任"领读人" , 以直播、抖音短视频或微头条、头条号文章的形式 , 发布读书建议、读书感悟 , 与阅读者广泛交流、帮助阅读者深入阅读 。

:清华博士、32岁获雨果奖 “领读人”郝景芳曾梦想住在群星之巅
文章图片

[1]少年作家的妄念打消了
遥远的光亮是“未来我的人生要像这样”的模糊感觉 。 初中时 , 郝景芳平生最爱的语文老师推荐了《火与冰》 。 她和朋友一直追随先锋文学 , 语文老师鼓励自由写作 , 郝景芳写了幽默点评三国 , 也写了讽刺现实 , 还写了几个羞怯的小说 。 心里野心勃勃想出版一本畅销书 。
但高一之后 , 一系列阅读让她开始无法提笔 。 先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 “我当时就被惊呆了:怎么还能有人写得这么好!他不动声色的讽刺、突如其来的转折、惊人的想象 , 一切都是更高级的写作手法 。 ”
跟马尔克斯的现实讽刺相比 , 青年先锋文学作家显得太浅白而抖机灵了 , 她感觉自己的写作“幼稚得不忍直视” 。 后来她又读到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 , “怎么还能有人如此轻灵又深刻!没有任何炫耀学识的大段落 , 没有厚重历史 , 但就是能在每个章节读出哲学的闪光 , 看出洞察 。 ”
从那个时候开始 , 郝景芳的写作谦卑多了 。 试着写了点小说 , 但一直没有贸然发表 。 她心里有了光 , 是马尔克斯、卡尔维诺、罗曼罗兰、福克纳、塞林格、博尔赫斯、加缪 。
她尝试在文章里加一点马尔克斯似的非现实元素 , 但一直不太成功 。 写细腻灵动的故事 , 远没有塞林格的微妙 。 写短促尖锐的小说 , 也比博尔赫斯的睿智差太远 。 少年作家的妄念打消了 。
为了贴近心中的光 , 她从中学到大学一直笨拙而艰苦地尝试 。 不断读文学作品 , 不断转换新的笔法 。
大四开始写小说之后 , 她最早的科幻作品是《祖母家的夏天》和《看不见的星球》 , 向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致敬 。
因为心中有光存在 , 她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成功 。 即使高考作文不错 , 即使出了书 , 即使得了雨果奖 , 在心里仍然和遥远的光芒差得太远 。 至今她仍活在时常的气馁中 , 并尝试继续鼓起勇气 。
[2]“我最大的梦想是住在群星之巅啊”
有人问郝景芳 , 那么喜欢文学 , 高三又得了新概念作文一等奖 , 为什么不读中文系?
“我心里当时还有另一个更远、更强烈的光芒照亮 。 ”
小学三年级 , 郝景芳爱上《少年科学画报》 , 被里面趣味的机器人漫画迷住了 。 后来读《十万个为什么》天文卷 , 宇宙里有一种奇特的星星:“中子星上面每一立方厘米物质 , 都需要一万艘万吨巨轮才能推动” 。 她又一次惊呆了 , 后来不止一次跟人讲过 , 每个人一生中可能都会有一些晕眩时刻 , 这就是让她目瞪口呆的晕眩时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