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援鄂日记读者们对查医生说:平实文字中,感觉到了生命的厚重
文章图片
付敏 设计“这本日记教会我,医护人员面对的是一个个病人,病人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 。”医学生王预立说道 。
王预立口中的日记,来自于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上海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查琼芳,从除夕夜驰援武汉到3月31日回沪,她在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整整68天,写下了67篇日记 。
如今,这些日记被编撰成《查医生援鄂日记》,这也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援鄂医生亲历的抗疫日记 。
重温感动,或发人深省,总有些历史值得铭记,总有些文字值得珍藏 。
网友:是一首献给平凡人的赞歌
随着《查医生援鄂日记》整理出版的消息在各大媒体发布,不少网友开始纷纷“在线求购” 。
有网友表示,“记述的都是他们处在战疫一线战士的生死拼搏,战与火的浴生,刀与剑的激烈,火药味直扑人面,撼人心魄 。”另一位网友称,因为真实,更值得“买来收藏” 。
不少网友此前追过“连载”,跟着查医生感受了“从一开始面对‘凶恶’的病毒充满挫败到治好一个个重症病人,找回做医生的信心” 。这个过程让他们觉得这本书是一首献给平凡人的赞歌,也真心地为勇敢逆行的医护人员点赞 。
此外,也有网友建议,“如果还有社区志愿者日记、外卖小哥日记就更好了,那会是更丰富、更全面的记录 。”
社区干部:同在抗疫一线,守护人民健康
同为一线“抗疫人”,上海徐汇区田林街道社区发展办主任王寅超深感并不是一个时代造就一批人,而是因为这批人,荧荧之光汇聚在一起,这个时代才能绚烂而精彩 。
“查医生因为忙碌的救治工作已经没有精力去畏惧,在救治后,看到身边的战友们,只有对战胜疫情的期盼和希望 。”王寅超表示 。
共同的坚守,则是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干部林翔华从中感受到的,“为了病人查医生第一次戴着口罩睡觉等细节,写出了在一线和时间赛跑的医护人员鲜为人知的艰辛 。”
林翔华说,查医生作为医护人员在医院的战场上和病毒作斗争,笑称自己则是在社区弄堂口为百姓“看家护院”,但其中“守护人民安全健康的责任心是一样的” 。
【「日记」援鄂日记读者们对查医生说:平实文字中,感觉到了生命的厚重】医护同仁:是医疗队救治工作的生动写照
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几乎出现在每一篇《查医生援鄂日记》里,被查医生亲切地称为“郑队” 。
文章图片
《查医生援鄂日记》 资料图
郑军华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4月20日书籍首发当日,他又通读了一遍,朴实无华又细腻生动的文笔,让他再次回忆起医疗队在武汉抗疫的点滴 。
“我们第一批医疗队在抵达金银潭医院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我就希望能有队员如实记录下抗疫前线的真实故事,而查医生的日记引起的社会反响很大,是整个医疗队救治工作的生动写照 。”在郑军华看来,查医生自己是一个认真细致、有着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人,她在重症病房工作,经历过压抑和悲痛,但最终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
郑军华坦言,虽然查医生是一名普通医生,是4万多名支援湖北医护人员的一员,而就是千千万万个像查医生这样普通的医生,成为武汉抗疫过程中的坚实力量 。
上海仁济医院风湿科主治医师李佳曾是查琼芳医生的学生,在疫情最初大家都对病毒了解不多的情况下,她透过《查医生援鄂日记》去了解武汉疫情,从起初的紧张到不紧张,每天读查医生日记给了她安定感 。
“对于每一个没有去过抗疫一线的人来说,读到这本书都能切实感受到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努力 。”在这些医学同仁们看来,这也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
推荐阅读
- 文明市民援鄂医生秦文获评5月份青岛文明市民
- 如果你觉得工作索然无味
- 医生“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必须挺身而出!” 援鄂医生高铁列车上救人
-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必须挺身而出!” 援鄂医生高铁列车上救人
- 秦文援鄂医生秦文获评5月份青岛文明市民(附名单)
- 援鄂医生高铁上救人: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必须挺身而出!
- 去时单身,回来结婚!援鄂护士的爱情,超甜!
- 三八红旗手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援鄂护士梁小霞被追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 全国妇联追授援鄂护士梁小霞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 战疫青岛广电推出援鄂战疫纪录片,请记住英雄的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