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篮球技巧]看主教练郎平谈她心中的女排精神,东京奥运会中国女排进“死亡之组”( 二 )


郎平1960年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干部家庭 , 出生时赶上三年困难时期 , 整个国家都处于饥饿之中 , 父亲郎家骅给女儿取名为“郎平” , 希望她一生健康平安 。 少年的郎平又赶上十年动乱 , 父亲被下放到干校 , 家庭重担都扛到了母亲的肩上 。 母亲在一家宾馆工作 , 当时很多外省青年到北京“大串联” , 宾馆被挤得人满为患 , 母亲要日夜轮班 , 郎平和姐姐郎洪很早便开始独立生活 , 自己买菜做饭 , 洗衣服 , 干完家务后再写作业 。
郎平从小个头大 , 长胳膊长腿 , 能跑能跳 , 体育迷的父亲鼓励郎平参加各种体育运动 , 有时间还会带她去看体育比赛 。 郎平13岁进入北京工人体育馆少年体校排球班练习排球 , 1976年入选北京市排球队 。 两年后 , 18岁的郎平被时任国家队主教练袁伟民召入国家集训队 , 成为中国女排的一员 。
前国家队队员张蓉芳比郎平大三岁 , 被郎平昵称为“毛毛” , 两人一起打球 , 退役后又一起搭档带国家队 。 初进国家队的郎平给张蓉芳留下了非常“特别”的回忆:“她1978年来国家队 , 给我的第一印象 , 这个小孩特别逗 , 傻傻的 , 特别可怜又特别可爱 , 人特别瘦 , 特别高 , 脸特别窄 , 小孩似的没发育开 , 头发扎两个刷子 , 翘在头顶上 , 像立在天上一样 , 显得人更高了 。 ”郎平进队后训练有股狠劲儿 , 每天训练结束她都要自己加练 , 张蓉芳回忆说:“她练蹲杠铃的时候 , 腿太细、太长 , 不能正常做动作 , 屁股这么扭一下 , 那么扭一下 , 脸上的表情特难看 , 龇牙咧嘴 。 ”正是凭着这股刻苦劲儿 , 郎平获得了主教练的赏识 , 一进队就得到了在各种大赛上场的机会 , 也慢慢练就了日后威震排坛的扣杀绝技 。
郎教头
1986年 , 郎平退役 。 因为不想躺在女排的功劳簿上 , 她放弃了北京市体委副主任一职 , 先去北京师范大学学了半年英语 , 于次年自费赴美留学 。 郎平当时刚结婚 , 带着全部身家三四百美元到了美国 , 过上了穷酸的留学生活 , 他们寄住在朋友家 。 做了十几年运动员的郎平这时才发现自己除了打球什么都不会 , “做饭不会 , 花钱不会 , 英语又说不利索 , 跳迪斯科想跳又怕跳不好 , 奶酪不喜欢吃 , 走在路上见了狗也怕” 。
“我可以想象 , 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 , 一无所有’的生活 , 一直留在中国 , 我的心态肯定也降不下来 。 ”郎平后来在自传《激情岁月》里如此写道 。 到了美国的她从零开始 , 不再背着“五连冠”的包袱 , 不再去计较别人怎么看自己 , 她甚至主动避开爱国华侨集中的加州 , 远走新墨西哥州 , 因为她不想躲在别人的羽翼下 。 为了尽快在美国立足 , 郎平在新墨西哥大学排球队找了一份助教工作 , 学校给她的待遇是可以免费读书 。 后来的几年里 , 郎平曾为了生计“复出” , 到意大利的一家俱乐部打球 , 还受邀执教八佰伴世界明星队 , 物质生活终于慢慢好转 , 有了房子、院子 , 也买了车 。
1994年 , 正在香港带队比赛的郎平接到排协的电话 , 请她绕道北京 , 说有事情商量 。 到北京后 , 恩师袁伟民当面请求郎平回国执教 。 当时的中国女排进入新老更替、青黄不接的动荡时期 , 尽管仍被众人寄予厚望 , 但在1986年夺冠后的七年里颗粒无收 , 甚至在亚洲争冠中输给了泰国 , 渐渐沦为一支二流球队 。 女排的危机 , 郎平一直看在眼里 , 但此时的她 , 自己的生活也陷入了危机 。 她当时正在和丈夫协议离婚 , 女儿刚刚两岁 , 抚养权仍无定论 , 一个家被生生分成两半 。 面对恩师的恳求 , 郎平很犹豫 , 她最放不下的是年幼的女儿 , 回国执教意味着聚少离多 。 但最后国家体委球类司司长的一句话让她下定了决心——“郎平 , 祖国真的需要你!”
1995年2月 , 郎平回国 , 一下飞机就被事先守在机场的采访人员们围住了 。 郎平一回来投入到工作中 , 重整阵容 , 改变训练方法 , 演练技战术 , 她是一个做事追求极致的人 , 在场上会抠每个细节、每个动作 。 用一年多的时间 , 郎平就把中国女排从低谷中拖了上来 , 重回强队之列——1995年夺回亚洲锦标赛冠军 , 11月 , 拿世界杯季军 ,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斩获银牌 , 郎平获“世界最佳教练员”奖 。


推荐阅读